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材料一: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材料三:在苏联,发展生产的首要目的一直不是放在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上。勃列日涅夫18年的改革,以牺牲人民消费品生产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苏联市场供应紧张。勃列日涅夫也曾谈到,许多地方“向居民供应食品的困难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经济、抑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据陆南泉《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整编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发展受阻。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摘编于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摘编于那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
素养二: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素养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三:下表为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
(注: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952年 | 1967年 | 1975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年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3836859 | 4672299 | 5403597 |
素养四: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