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记者见到了党的一大纲领和决议。纲领第一条明确提出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之所以这个党才能不断壮大,是因为这些人始终心怀为人民、为民族要奉献一切、牺牲一切这样一个宗旨。

——摘自《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小红船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航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选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①、②、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是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路开路。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奋斗前行,如今的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央视网《深圳: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春天里的故事再启新篇》

材料四:改革升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我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哪次会议诞生的?根据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材料中的“两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20世纪70年代确立的“新的领导核心”是谁?
(3)、结合所学知识把①、②填写完整。根据材料指出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材料二:名人名枪展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展览中还有一支枪很有历史价值,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枪”朱德在起义时使用的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国家一级文物)。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枪长268毫米,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朱德就是拿着这支手枪,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著名的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此后,朱德又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1958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军博时,朱德的毛瑟手枪办理了移交,作为伟大的见证,成为军博的“镇馆之宝”。

材料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这个英雄创举不仅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大地上留下了震惊中外的红色轨迹,也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气度,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终于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并战胜了大自然的艰难险阻,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穿越茫茫草地,克服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等无法形容的重重困难,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取得了伟大胜利。

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

【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珪、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

【赤子心声】

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

【破浪归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3)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时代浪潮】

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