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举一反三
经济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选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七: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八: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博鳌演讲

材料一: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酿……小岗人“大包干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一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在全国农村改革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小岗村刚开始搞大包干,公社干部就向县委书记作了汇报,县委书记说,已经穷到这个程度了,就让这个队试试吧,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允许小岗干三年,继续进行试验……1980年1月,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指出包产到户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从而为包产到户落了“户口”,同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李孙强《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

内容

1978--1984

改革启动、

局部试验阶段

改革重点在农村,中心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成功强烈冲击着仍停留在传统框架内的城市。城市改革开始了试点探索阶段,主要是对国企放权让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与经济责任制等。

1984--1988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探索阶段

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的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搞活国企为中心环节,承包制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同时试点租赁制、股份制等。

1988--1992

治理整顿、维护稳定阶段


1992--2002

经济体制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1992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明确在中国全面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2002—今

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阶段阶段


——邱家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演进路径与未来走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