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高帝求贤诏》选段,完成小题。

高帝求贤诏

(刘邦)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也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 , 勿遣。

(注)①周文:周文王姬昌。在位重用有才能的人,为其子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②齐桓:齐桓公小白,春秋五霸之首。③昌:周昌。刘邦破秦,后为御史大夫,刚直敢言。④酂侯:酂,地名,今湖北老河口。萧何封酂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⑤御史中执法:官名,御史中丞的初名,为御史大夫属官,执掌对外郡的督察。⑥署行义年:记下他们的表现、仪容和年龄。义,同“仪”。⑦癃病:疲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世世奉宗庙绝也      今吾天之灵

(2)、用“/”标注下面句子的句读(标点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B、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 C、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也可乎? D、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4)、本文是刘邦称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发布的诏书,先写古人用贤成就功业,继之写自己用贤平定天下,最后写欲安定天下而急需求贤的诚意与急迫心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的建议就有一条“”(用原文填空)而使先汉兴隆,可见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而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说说你对人才在国家发展中作用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 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 , 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 , 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 , 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狼》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

       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