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默写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0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诗文默写
(1)、岂不罹凝寒,。(刘桢《赠从弟》)
(2)、,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是故,教然后知困。(《礼记·正义·虽有佳肴》)
(4)、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茅盾《白杨礼赞》)
(5)、诗歌如明灯,引领我们前行。路遇重山叠水,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惊涛骇浪,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热情地鼓励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生活信念动摇了,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由衷地告诫你“”。
举一反三
下面是学校八年级正在开展的“走进苏东坡”系列活动 ,邀请你 一起参加 。

【甲】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⑦汝:汝州,指今河南郏县。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