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涪陵区2020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①有人说,母爱像寒夜中温暖的烛火;有人说,母爱像大旱过后的甘霖;我却认为,母爱像空气,常被人忽略、冷落,但却无怨无悔伴着你。

②记得中考前一天,妈妈特意请假,在家里陪伴我,期望我调整好状态,考出理想的成绩。

③那天晚上,我还是在书房复习,却烦躁不安,一点儿也学不进去。手里的笔不停地在书桌上敲打。这时,妈妈轻轻推开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关切地说:“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

④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那时的我好像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我发泄的对象。“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⑤“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皱了皱眉,故意压低声音说道。

⑥□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⑦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⑧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⑨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我拿起她收拾好的书,正准备发泄心中那无名的“气”。“怎么书页上有两处被水浸湿的地方?”望向那被妈妈轻轻带上的门,再看看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恍然大悟……内疚!酸酸的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我立马关了灯,躺在床上,强迫自己睡过去,以求自我安慰,可辗转难眠。

⑪过了好一会儿,我又听到那熟悉的开门声和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接着一个软绵绵的东西盖在了自己身上。

⑫我紧紧地闭着眼睛,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在那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把它当空气一样。突然,我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呵护着我,宽容着我,让我赖以生存,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1)、在第⑥段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第⑨段画线的句子中“水”指的是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4)、短文情节在发展,“我”的心情也在变化。联系相关动作、语言等描写,选择与“我”当时心情最恰当的一项,填序号。

书房看书→妈妈要我睡觉→发现妈妈流泪→妈妈为我盖被

              

A.内疚    B.烦躁不安    C.感慨万分    D.烦躁、生气

(5)、找出与短文最后一句照应的句子。
(6)、短文中几处比喻句把抽象的情感、事物写得形象,有较好的表情达意效果。当妈妈掩门而出,妮子看到冒着热气的牛奶时,她的心情会像(    )一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她的心像被放进了醋瓶里,酸酸的有点哀伤。 B、她的心像被放进了盐罐里,咸咸的有味道。 C、她的心像被茶水浇过一样,醇醇的有暖意。
(7)、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鸭儿饺子铺

    王羲(xī)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3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pō)有名气,于是他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满堂。 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访查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矮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水饺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他更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便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妪(yù),正在擀(gǎn)皮包馅(xiàn) 捏(niē) 饺子,动作十分娴(xián)熟。只见老妪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chà) 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副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啊!就说那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王義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会大有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位书法大师。

课外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短文二:

文字的魅力(袁鹰)

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开始教孩子学方块字时,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又不容易记。但是,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祥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宇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从这儿迈开第一步,以后由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壮年,直到老年,他的一生都将同充满魅力的汉字做伴,依靠它浮游生活的海洋、知识的海洋和科技的海洋,依靠它去扬起人生和理想的风帆,走过几十年岁月的每一段征程。随着学业增长,他当然可能再去学一门或两门外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但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将来攻读什么学科,钻研什么专业,他无论如何一定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娴热深谙自己的母语,那是毫无疑问的。毕竟,他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啊!

    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破损的废弃,人们都习以为常。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也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i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

阅读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节选)

冰心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黏,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还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