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涪陵区2020年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一个学习者,只有为理想而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理想是抵御种种诱惑的盾牌。早晨,被窝是诱惑;上课,捣蛋鬼是诱惑;中午,篮球、足球是诱惑;放学后,电视、电脑是诱惑;晚上,被窝又成了诱惑。没有理想的人,在诱惑下很容易倒下,因为他们没有目标,缺乏动力。他们不明白“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的“苦”会积沙成塔,最终使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

③理想是克服学习困难的法宝。学习本身就是解决一个个困难后,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有理想的学习者会把看成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比如:当我们背不出古诗文,解不出习题的时候,一想到理想,就会努力背诵与思考,困难就会缴械投降。古时候“凿壁偷光”“刺股悬梁”的故事也是很好的证明。

(1)、选文第③段中带点字“它”指的是
(2)、找出短文的主要观点。
(3)、第③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本段观点?
(4)、短文第②段画线处为什么列举那么多时间呢?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条小鱼在乎

     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国教师在演讲中讲道: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着海边走,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到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  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  孩子 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  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  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  男孩儿一边回答  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  这条也在乎  还有这一条  这一条  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到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中,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条军毯

    1942年2月,我们护送刘少奇同志到山东去。开始的几天,每天露宿,我们都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可是少奇同志总是等战士们都有住处,才走进自己的屋子。后来一到宿营地,我们就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让他们早点休息,减轻少奇同志的劳累。谁知道这样办更使少奇同志(担心  操心  关心)了,他亲自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自己却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还很冷。我怕少奇着凉,就拿了条军毯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着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地盖在警卫员身上。我看到这情景(感动  激昂  激动)得直想喊:“少奇同志,您的健康要紧啊!”但是我怕惊动了少奇同志,没有喊。

    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

    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少奇同志的腿上。少奇同志(推让  推手  谦让)了半天才收下。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

    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地睡着了,朦胧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原来,我睡着的时候,少奇同志又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我去见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没提军毯的事情,头一句就问:“战士们睡得好吗?”我回答说:“睡得很好。”少奇同志点了点头,笑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