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假期作业检测试卷

康德认为道德提升是一种内在化的过程,属于人的内在精神层面。要“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哪怕外在表现看似多么的动机,亦非道德;外在的诱惑驱使与强加责任都是不道德的。这里康德(    )
A、认为道德和义务应紧密相连 B、强调人应该重视自己的内在约束 C、认为人应该重视自律和平等 D、反对法律等外在手段对人的约束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1759-180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 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 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 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 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 , 进而发展成为 人格健全的人 , 也即是自由的人 。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 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 “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 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 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 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 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 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服装发展历程(节选)

欧洲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是以教堂建筑命名的哥特式,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拜占庭样式服装则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

14至17世纪,男性服装主要是紧身的上衣和长裤,强调肩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得身材看起来更加挺拔和精悍;女性服装则强调腰部线条的优美和身体曲线的展现。18、19世纪,大规模的服装厂开始出现,服饰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男性代表性的服装是西装和领带,女性服装则逐渐摆脱束缚,短裙和紧身上衣逐渐成为主流,也出现了比较实用的外套和裤装。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