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段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 B、尚书省滞讼不决者 C、客何为者? D、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B、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C、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D、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都是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 B、陛下,可用于皇太子、诸侯王的敬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对皇帝、皇太子说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转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 C、钜鹿县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②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5)、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请结合文段,概括魏征有哪些名相特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 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循吏传》)

【注】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理:司法衙署,狱官。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君山墓铭

[宋]欧阳修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居京师,君山数往来其兄家,见其以县事决于其府。府尹吴遵路素刚,好以严惮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吴公独喜,以君山为能。予始知君山敏于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谟南归拜其亲,夏,京师大役,君山以疾卒于县。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之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于是又知君山能以惠爱其县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

    君山闲尝语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遗稿,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条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 , 于是又知君山为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祐中举进士,初为长溪县尉,县媪二子渔于海而亡,媪指某氏为仇,告县捕贼。县吏难之,皆曰:“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君山独曰:“媪色有冤,吾不可不为理!”乃阴察仇家,得其迹,与媪约曰:“吾与汝宿海上,其十日不得尸,则为媪受捕贼之责。”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尸浮而至,验之,皆杀也,乃捕仇家伏法。

    民有夫妇偕出,而盗杀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毕会环坐,而熟视之,指一人曰:“此杀人者也!”讯之果伏众莫知其以何术得也长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多如此曰前史所载能吏号如神明不过此也

    自天子与大臣条天下事,而屡下举吏之法,尤欲官无大小,必得其才。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为痛惜者也!

    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且谓余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铭君山乎?”

    乃为之铭曰:“呜呼!吾闻仁义之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幼。嗟夫君山,不得其寿,父母七十,扶行送柩,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庶几以此,慰其父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①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 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②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

【注释】 ①踬踣:遭受挫折。②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范雎)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手足坚强,耳目聪明,而心圣知,岂非士之所愿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应侯曰:“然。”蔡泽曰:“若秦之商君 , 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

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卒为秦禽将,破敌军,攘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大夫种事越王主离困辱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贵富不骄怠。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一其君父为戮辱,怜其臣子。夫待死之后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圣,管仲不足大也。”于是应侯称善。(有删减)

(节选自《战国策・秦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