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取一小块钠,放入50mL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做不规则游动,变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声响,偶尔气体爆鸣并火光闪现,小球变小最后消失。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得相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该反应属于(填写“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后溶液呈(填写“酸”、“中”或“碱”)性。
(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钡白色难溶。)
如图所示,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证明样品变质的现象为:若要探究是否全部变质,需补充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是。
A把固体溶解后过滤
B较高温度下溶解,然后冷却热饱和溶液
C溶解,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把滤液蒸发浓缩
D溶解,滴入适量石灰水后过滤,把滤液蒸发浓缩
往密闭容器中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为分析比较反应过程pH变化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情况,把同步测得的溶液pH变化曲线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合并到一个坐标图中,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合并图(左纵坐标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右纵坐标为溶液的pH),从溶液pH曲线的突降次数,说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分两步进行,且均为复分解反应。
反映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曲线是(填“a”或“b”)。
【查阅资料】①通常,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②工业上制备硫酸铜,其中一种反应原理是:铜+浓硫酸加热,硫酸铜+二氧化硫+水(一)同学们将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试管发烫。 同时还意外发现了一个现象:开始有少量气泡,随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同学们对该意外现象很好奇,咨询老师后得知该气体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同学们往反应容器中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到木条出现{#blank#}1{#/blank#}现象,确认该气体为氧气。
(二)同学们又提出新问题,是什么因素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呢?
【猜想假设】小雅同学认为:一定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铜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小礼同学认为:一定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加速了过氧化氢的分解
【进行实验】于是设计了实验(见下表)进行探究:
编号 | 试剂 | 温度 | 现象 |
① | 30℃ | 无明显现象 | |
② | 10mL30%过氧化氢的水溶液、1mL10%硫酸铜的水溶液 | 30℃ | 产生少量气泡 |
③ | 10mL30%过氧化氢的水溶液、1mL10%硫酸铜的水溶液 | 80℃ | 产生较多气泡 |
(1)小雅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①所选试剂补充完整{#blank#}2{#/blank#}。
(2)小礼同学对比实验{#blank#}3{#/blank#}(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实验结论】小雅、小礼同学单独给出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blank#}4{#/blank#}。
【评价反思】
(3)小雅同学通过对比实验①②得出硫酸铜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礼同学认为不正确,还需要探究硫酸铜的{#blank#}5{#/blank#}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4)依据反应原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备硫酸铜的方案与查阅资料中工业上的方案比较,具有的优点是{#blank#}6{#/blank#}(答1条即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