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1年历史河南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4年,深圳“时间就是金         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
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      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二: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 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材料三:浙江安吉县余村——这个地处偏僻的山村,改革开放后做起了“靠山吃山”文章,办起了多个水泥厂,余村也一度变成了“首富村”,但随之而来的是,秀美的山村变成了开不得门窗的肮脏小村。近年来,余村努力将当地“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2018年,余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1)、对比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内容与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分别有什么联系。
(3)、综上所述,请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发展理念进行简单的评价。
举一反三

“人与自然和谐要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农耕文化在认识了土壤肥力与农作物收成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注重保持土壤肥力,种养结合。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质状况,选择种植不同特性的作物……二十四节气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农业实践活动中的生产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不同的节气农时有不同的生产要求,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这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摘编自黄巧玲《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态价值》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土壤肥力是农作物收成的唯一影响因素。( )

B:农作物种植要依据不同的节气农时。( )

C: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

(2)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观,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城市周边的河流既为机器运转提供动力,又成为城市内工厂排放污水的极佳场所……煤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原料后,使得工厂林立的工业城市中“充满了以硫氧化物、碳氧化物为主体的烟尘、湿雾和有害气体”……经过城市思想先驱的探索与实践,英国开始转变地方自治传统和自由主义倾向,以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城市物质环境实施干预,并逐步发展为中央统一制定的公共法案。“工业城市充分利用全国兴起的市政机构改革热潮,建立起职能完善的地方政府,并在中央法案的授权下比较积极地开展城市治理实践。”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3)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工业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概括英国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5%、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原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7%、天然气消费量占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能源消费总量的4.7%、核能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0.8%、水力发电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4)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是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5)综上,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你拟定一则宣传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