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图文材料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 土壤有机碳(g/kg) | |
高草植被 | 低草植被 | |
0-10 | 14.80 | 10.35 |
10-20 | 11.93 | 8.23 |
20-40 | 8.25 | 6.44 |
海拔(m) | 植被类型 |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 | ||
0~10cm | 10~20cm | 20~40cm | ||
250 | 灌草丛 | 6.7 | 4.5 | 3.9 |
700 | 疏林灌丛 | 10.1 | 5.4 | 4.3 |
1000 | 落叶阔叶林 | 11.7 | 7.5 | 5.0 |
1400 | 针阔混交林 | 18.1 | 13.6 | 10.1 |
1800 | 针叶林 | 24.4 | 20.6 | 17.2 |
2000 | 草甸 | 51.7 | 38.4 | 23.7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