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镇平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缀”换成“挂”可否?为什么?
(3)、①⑦两节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第⑧段中,作者前面说“就是寂静”,后面却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样写是否矛盾?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龙井怎么还是龙井味?应该是普洱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吕尚双手将壶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 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一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兔年说兔

    ①“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农历辛卯兔年的到来,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兔子的广泛关注。

    ②其实,兔子的美好形象早已走入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出一个凡人不可企及的“广寒宫”,让玉兔在桂树抱杵捣药,降福人间。自此,“玉兔”常被誉为明月,如“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成语则源自《孙子•九地》,《三国演义》中关羽胯下坐骑也“号曰‘赤兔’,日行千里”。

    ③“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广为传唱,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对兔子乖巧可爱的外形和机灵敏捷的秉性的喜爱。

    ④奇特的大耳朵可以说是兔子的标志性特征。凭借这对大耳朵,周围哪怕是很轻微的声音,它也能捕捉到。它的耳朵还可以向着它感兴趣的方向灵活转动。当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发现一个没有见过的物体时,它就会警惕地竖起并转动双耳来仔细探听动静。相反,如果它认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时,耳朵就会向下垂。“三瓣嘴”是兔子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它的上唇从正中裂开成两片,便于把地面上的草搂进嘴里。

    ⑤兔子前肢较短,后肢较长;四肢强劲,肌腱发达,适于跳跃、奔跑。兔子平时跳跃缓慢,但受惊时常一跃而起,飞速奔跑。 雪兔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奔跑时犹如离弦之箭,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顷刻间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⑥此外,兔子还有很多值得人类思考的特性:

    ⑦有句俗语:“(A)”,虽然兔子是典型的食草动物,但窝边草它却不吃。窝边草是用来藏身的,吃了,岂不是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眼里自取灭亡?可见,保护好生存环境就是保护自己啊。

    ⑧成语“(B)”,讲的则是兔子具有忧患意识。杜甫诗曰“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兔子刨土打洞,洞穴不止一个,它为自己准备好多个藏身之所,以躲避灾祸,可谓未雨而筹谋。

    ⑨兔子眼睛很大,长在头的两侧,视野开阔,但两眼间距太大,往往要靠左右转动头部才能看清物体。快速奔跑时,如来不及转动头部,就有可能撞到前面的障碍物。怪不得我国古代宋国的那个农夫有放弃耕田、“(C)”的侥幸心理呢。这样看来,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⑩在民间,兔子还被转换成有形的文化,出现了以兔形为主体的剪纸、刺绣、彩绘、泥塑等艺术形式,其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祛病驱邪、祈佑平安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人心。

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问题。

    ①空气中有一些水,这也许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实,从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气雾分子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就会凝结下降,形成雨。

    ②不过,在不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也含有水,卫星观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地球表面都始终有30%的地区被云雾覆盖。在夏秋季节,即使一块不太大的积云,所含的水分也有10万升左右。而在浓雾中行走的人,都有过被雾水打湿头发和衣服的经历,可见雾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丰富的水资源,使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想出了许多办法。

    ③加拿大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在多雾又盛行风的地方,在离地面2米处,将双层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龙布网,架设在与风向垂直的地方。当浓雾经过尼龙布网时,约有80%较大的雾滴被孔眼捕捉住,经碰撞合并后凝聚成大水滴,这些水滴顺着尼龙布网流到下面的水槽中。当网的大小为4×12平方米时,最多的一天可从雾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为237升。

    ④德国不莱梅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设备,能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这种可移动的装置体积只有1立方米,每天大约可提取1000升饮用水。该设备的核心是一种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剂(如碳或其它聚合体).水被吸附后,采取物理的方法(如阳光照射),使得水从吸附剂中蒸发出来,凝结到凝结器上,再经过消毒和加入矿物质等流程,水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设备尤其适用于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区。当有雾出现时,设备采集水的效率会成倍提高。

    ⑤西班牙科学家曾在特内里费岛上建成一座温室,为了解决温室内植物的灌溉问题,科学家将岛上潮湿的空气吸入温室之中,再将温室的四面墙和屋顶进行降温冷却,潮湿的空气便在冷凝的墙体上变成小水珠,汇集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解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而且还能供人畜饮用、洗涤等。

    ⑥当然,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当属人工增雨﹣﹣将云中的水分转化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飞机将碘化银、干冰送入云中,经催化反应后,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变大,成为雨滴,降到地面。 20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8期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①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②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③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④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⑤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求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⑦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⑧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⑨作为一名学中文出身的学者,我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