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通市2017年中考化学考试试卷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已知: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

X

Y

Z

W

对应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8

12

13

17

电子层

第一层

2

2

2

2

第二层

a

8

8

8

第三层

3

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表示原子,a=.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将稀硫酸与烧杯中Fe、Cu两种金属相混合,微观变化情况如下图:

未参加反应的金属:,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举一反三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王馨悦同学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程后乐同学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顾浩宇同学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blank#}1{#/blank#}发生反应.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与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较长时间,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blank#}2{#/blank#}、{#blank#}3{#/blank#}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blank#}4{#/blank#}属{#blank#}5{#/blank#}反应.

[得出结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blank#}6{#/blank#}(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blank#}7{#/blank#};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