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单元练习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①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②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能                    ②张元怪 , 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而不收养
(2)、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4)、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韩愈《马说》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选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愉快高兴的样子。②枲: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果实,称“臬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