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3)、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举一反三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漫画:

【资料二】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四】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①2023 年年初,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导致千年古堡加济安泰普古堡被毁。从建筑结构角度而言,加济安泰普古堡主要以砖石作为建筑核心材料,砖石之间通过砂浆黏结,因而当砂浆受到地震破坏时,易诱发建筑整体破坏。相比而言,木结构建筑以弹性性能良好的木材为核心材料,且拥有平摆浮搁柱根、榫卯节点、斗拱等多种抗震构造,因而能够抵抗较为强烈的地震。故宫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②故宫古建筑的立柱柱根并不插入地下,而是平放在一块石头的顶面。该石头称为柱顶石,而柱根与柱顶石的连接做法称为平摆浮搁。柱根若插入地底下,很可能糟朽;若插入柱顶石内,在强大的地震力作用下,柱根很容易折断并造成古建筑破坏。而平摆浮搁的做法,使得在发生地震时,柱根反复在柱顶石表面运动,不仅不会折断,还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另外,柱根侧面与柱顶石侧面有一定间距,可以保证柱根始终在柱顶石表面往复滑动,而不掉下来。从地震工程学角度讲,平摆浮搁增大了古建筑整体的自振周期,可产生隔震效果。

③故宫古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梁与柱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榫卯结构中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口咬合。从力学角度来讲,榫卯节点属于半刚接节点,即节点不是完全固定,而是可以转动,但受到一定限制,不能随意转动。这种限制力源于榫头与卯口之间的挤压、咬合。半刚接节点非常有利于古建筑抗震。不仅如此,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相对滑移、旋转等运动,可以耗散部分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整体破坏。

④斗拱为我国古建筑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的,是由斗形、弓形的木构件层层叠加起来的组合木构件,其外形犹如一个个倒立的三角形。从能量守恒角度讲,地震波的能量传到斗拱位置时,主要分成了2个部分的能量:斗拱的内能及斗拱的动能。【甲】事实上,大量的古建震害勘查结果表明,斗拱在地震作用下一般保存完好。

  

图一:榫卯结构                        图二:柱顶石                        图三:斗拱

(摘编自2023年2月17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①如何最大程度地引进自然光源,是古代建筑师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故宫的建筑者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

②故宫重要的宫殿均坐北朝南,即南立面开门窗,北部则大部分为墙体,这种建筑布局方式有利于建筑采光。如太和殿南立面共有11个开间,每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或窗。当隔扇门或窗开启时,可使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殿内。

③故宫宫殿建筑的采光离不开光线在建筑内部的反射,而这种反射作用主要通过墙体和地面等建筑材料进行。故宫古建筑内部有金砖地面、朱红立柱和浅黄色墙壁,其表面均有光泽,反射率较高。青绿色的顶棚表面没有光泽,反射率低。前者经光斜向照射时,给人们以质感强烈的感觉,增加了建筑内部的亮度。后者经阳光照射表面时,则给人以质感平淡的感觉,表面会反射出较浅的漫射光。建筑材料对光的反射,使得故宫古建筑内部光线亮度适宜,达到视觉与感觉的完美相融。

④门窗是建筑内部采光的重要通道。故宫古建筑早期的门窗都是用纸裱糊的。宫廷所用窗户纸质量上乘,透光及防风御寒效果好。从清代康熙朝开始,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平板玻璃也随之输入我国,并开始使用于养心殿等建筑门窗上。玻璃的应用,大大地改善了紫禁城内的采光条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