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改革是强国之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进步
1980年产量
5.02亿公斤
1981年产量
6.70亿公斤
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材料三:邓小平画像
【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图一:列宁 图二:罗斯福 图三:邓小平
图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上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一: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