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宜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实地考察】
材料一: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该段长城地势险峻,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这一段长城高大坚实,城墙外面用砖砌筑,里面夯土。城墙垛口高近2米,每一垛口设有瞭望孔与射击眼。城墙每隔一段,筑有敌楼和墙台,凸出墙身之外,高的叫敌楼,为士兵守望住宿的场所,低的叫墙台,为士兵巡逻放哨的地方。
【文献研究】
材料二:明朝称长城为边墙,它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整体工程始于明初,历时百余年基本完工。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
【历史回望】
材料三:1933年1﹣5月,中国军队在榆关(即山海关)、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等长城要塞进行顽强抵抗,这一时期的战斗史称“长城抗战”。把守喜峰口、罗文峪的是第29军宋哲元部队,先头部队的旅长赵登禹在前线团长会议上说:“我军装备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人后方,痛痛快快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叫他们知道我中华民族,还有坚决不(怕)死的勇敢部队。”会后,团长董升堂在当天黄昏带轻装步兵突袭日军骑兵宿营地。这一次胜仗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大刀队”的威名传遍全国。
【成果运用】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序号 |
内容 |
标准1 |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 |
标准2 |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
标准3 |
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
标准4 |
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
【民族之源】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民族一统】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民族交融】
材料三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历史趋势】
材料四 中国历史纪年表(夏一清)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