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复杂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还不如)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图片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建海《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一一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一 19世纪末,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举国震惊,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变法与革命运动相继开展,政论报刊勃兴。1904年《时报》首先将这种尖锐犀利的评论形式文体移植于日报,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表短论,分版设置,抢其时效,深受读者欢迎。梁启超的《时务报》上运用新文体,以半文半白、平易畅达和饱含感情为特点,传播新思想,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和视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材料二
——黄瑚《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