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辨析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历史试卷
史实 | 结论 | |
A | 魏晋南北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
B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
C |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D | 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 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
【回眸历史】
| |
图一 | 图二 |
【时事追踪】
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抗战胜利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读史明智】
材料一 周立之后,由政治而文化上实现了最初的大一统。这种一统之势,在社会管理方面形成以王室为中心、为正统的政治权力体系;在民族关系上,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融合各族群的统一民族形态;在地域上,基本统一了宜耕地带,形成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形成了容纳多样文化而又以中原文化为正统的文明。
——摘编自杜学文《大一统的形成与治理体系的完善——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
材料二 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年)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材料三 2023年8月,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向公众开放。以下是“大交融”展厅部分展示的内容:
“洛阳家家学胡乐”展区 | 二胡、琵琶、箜篌、唢呐等跟随胡乐从西域传到中原,成为中华民乐的代表性乐器。 |
“语文互鉴”展区 | 展出了用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和古壮文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文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汉字而生。 |
“交往契约”展区 | 展出了不同时期用不同文字书写的各类契约文书,见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市、工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