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经过22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

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菅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2)、综合香港回归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据材料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举一反三
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以台湾问题为主题的论坛。大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请你加入论坛,阅读并参与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遣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人至夷州(今台湾),前后历时一年。

1335—1340年,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安县管辖。

1625年,荷兰殖民者建筑热兰遮城(今赤嵌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1662年,荷兰人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设立台湾府,并明谕隶属福建省管辖。

1888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迁至台北,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材料二: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据报道,吕秀莲在当选台湾政权副总统那一天,即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不久,吕秀莲接受香港一家无线电视台的专访,不仅重谈其“远亲近邻”老调,更顽固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

材料四:据《中国外交》记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而且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