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材料一: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017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共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有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九(1)班以“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历程”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活动。
材 料 |
材料一 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 、川等省,还远销国外。——人教版八上《中国历史》 |
材料二
|
材料三 |
材料四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渐序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四个阶段。——《国企备忘录》 |
材料一 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 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年~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文革”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媳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