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2020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小升初模拟测试卷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材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化学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客。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恰当词语回答,不超过8个字)
(2)、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这两项新技术有什么不同作用?
(3)、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4)、文章第四自然段原有5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句应在何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山,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前秦始建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话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在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政府定莫高窟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时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第三窟,无论在内容不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乐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的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外石窟都右以作为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

作品三:知读书意义

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心武

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儿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丧得不行。 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 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坦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 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

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因为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④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在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⑤人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    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选择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 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⑧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文章有删改)




【批注一】第③段写了____的事情,突出了“我”离不开书,每天都必须看书。





【批注二】画线句是一个____句,强调了我们应该 ____。


【批注三】从第⑥段可以学到许多读书的方法。

【批注四】结尾这句话和前文照应。

中国皮影戏

易 树

①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讲故事的娱乐形式。

②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人。首先将兽皮处理干净,用药物使其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皮影艺人运用独创的“推皮走刀法”镂刻成人物形象。之后用紫桐、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使皮影造型产生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再用线把皮影的头、四肢、躯干连成一体,最后加上连杠用以操纵。

③“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在手艺人之间流传着“眉眼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的造型规律。这样刻画,人物的善恶、美丑、个性特征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④表演皮影戏时,由三五个艺人在幕布后面,一边操纵皮人,一边唱述故事。你看,在戏剧《杨满堂征西》中,皮影艺人唱得味如醇酒,有大西北的苍劲,兼有母亲河的柔和。那些皮影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手指头也随之挥动有致。让人一时觉得,这不是艺人在唱,分明是皮影在唱。

从这处描写联想的句子,我感受到____。

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遭受了现代文化娱乐表现形式的冲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选自《阅读》,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