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涡阳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贸易;也有民间往来,还有佛教的传播等。

材料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为‘三宝太监’)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

材料三:马戛尔尼是英国18世纪政治家、外交家。1793年,他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乾隆帝听后严词拒绝,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举出两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著名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区。
(3)、材料三中乾隆帝的观点致使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4)、对比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不同后果,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举一反三
我国自古以来注重经营对外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关闭其他口岸,‘(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禁止外商到江、浙、闽三关贸易,只准许在广州一处通商。”此外,清政府还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1759年实施《防范外夷规条》,嘉庆十四年颁布《民夷交易章程》,1831年清政府又先后制定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对外商限制日趋严格。这些章程的规定: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不得乘轿、不得向官府直接投递文书、不得随意外出游览、外国妇女不得进入广州城......至此,清朝对外贸易的限制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北师版七下《教师教学用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