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洁说

[明]李贽

余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余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必无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余之好洁,不亦宜乎!

今世龌龊者,皆余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而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皆似之而非也。

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务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可也。然二上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吾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笃实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二上人师事李寿庵,寿庵师事邓豁渠。邓豁渠志如金刚,胆如天大,学从心悟,智过于师,故所取之徒如其师,其徒孙如其徒。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之。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高则倨傲而不能  下:降低身份 B、能取人,必无人  遗:遗漏 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也  恨:愤愤不平 D、实以其笃实也  笃实:淳厚忠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用心躁 B、好高,不亦宜乎/杳不知其所 C、余狷隘而不能容/徒吾两人在也 D、二上人其务我始终之/客亦知夫水月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切入论题,表明自己“不能下、不能容”的缘由,并且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反驳切中要害,鲜明有力。 B、“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也可发表议论,写法比较自由。本文以议论为主,有议有叙,充分发挥了“说”这一文体的特长。 C、作者在文中剖露心迹,阐明自己交友的原则,并说明自己闭门谢客的真正原因是“有所长”的知己难以寻觅,但这又很难向外人诉说。 D、作者礼待黄安的两位高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德行笃实,知道作者的苦衷,作者对他们的礼遇并不是世人所说的“偏爱”他们。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好 友 难  遇 若 非 吾 礼 敬 之 至 师 事 之 诚 则 彼 聪 明 才 贤 之 士 又 曷 肯 为 我 友 乎 必 欲 与 之 为 友 则 不 得 不 致 吾 礼 数 之 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②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 , 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 , 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 , 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传

(明)王世贞

①于谦,字廷益,其先河南人。谦生而颀皙 ,美容止。七岁,僧兰古春善相,见而大奇之,曰:“所相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二十三岁举进士,拜江西道监察御史。谦风骨秀俊,音吐鸿鬯,每奏对宣庙前,上必为倾听。

②久之,议增补各部右侍郎,治诸镇粮税,兼练卒抚民。上手书谦姓名付吏部,遂拜兵部右侍郎,兼治河南、山西。奉玺书以往,年仅三十三,时人荣之。谦感上知遇,夙夜拊循郡邑,延访父老,以便益病苦。岁饶则多出官镪,籴民粟归庾;俭则吐庾粟,减直以粜。公私得相赡,而于下尤利。

③谦既在官久,威惠流闻。尝轻骑自河内历太行而盗有窥者谦厉声叱之皆大惊散走。曰:“不知为我公,死罪,幸赦我。”谦异。

④数当入朝议事,人谓即不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裹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谦笑而两举其袖,曰: “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物之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因赋诗见志。

⑤郕王既即大位,益贤谦,虚己委焉。入对,慷慨泣奏曰:“虏得志,挟我大驾,势必长驱而南。今六军实力、武库、兵器尽矣。凡兵皆出营郭外,毋令避而示弱。通州仓欲守之或不能,以与敌则可惜,宜令官军皆给一岁禄奉,其自运。”上皆嘉纳之。

⑥虏报益急,诸中贵人之鼠窜者、恋土者相轧未定,而搢绅士人多遣其私重归。谦乃恸哭,廷诤曰:“京师,天下本。宗庙、社稷、山陵,宁此百官万姓帑藏庾廪萃此?此而不守,去欲安之?今日足一动,明日大事去矣。且虏乘胜骄,实不足畏也。”上闻之曰:“善。”其一听谦处分。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郕王: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