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2021年高三语文第一次高中毕业班复习统一检测试卷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实施好民法典,意义重大。
民法典实施前,我们已经有了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民商事单行法,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分散式、碎片化的民商事法律格局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生动实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在时间维度上,民法典实施为民事主体全生命周期编织“保护网”。民法典实施后,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受到民法典全过程全方位的保护。不仅如此,对胎儿权益而言,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情形的,民法典都有特殊保护规则提供前置的保护;在死亡之后,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民法典也会对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提供延后的保护。法人虽然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但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体,并且也是由自然人组织设立的。对法人的保护,一方面是在保护社会组织体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在保护自然人。民法典实施后,法人从设立到运行,从合并、分立到解散、破产,再到注销,都受到民法典一以贯之的保护。
在空间维度上,民法典实施为民事主体全领域活动穿上“防护服”。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离不开财产权利作为保障。民法典实施后,物权编为民事主体的物权提供强力保护,最大限度保护民事主体的相关权利。民事主体参与社会经济生活,通过买卖满足所需,通过借贷融通资金,通过运输转移物资,通过合伙共同创业,通过投资获取利润,上述活动,皆有民法典合同编为其保驾护航。对于自然人而言,民法典实施后,婚姻家庭编将为结婚、离婚、收养等民事活动提供更周全的保护。另外,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难免遇到民事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将进一步明确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促进公平正义。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强化,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民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于国家而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法典的实施必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摘编自丁宇翔《民法典实施助力全面依法治国》)
材料一:
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
材料二:
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目的及项目情况(%)
调查项目 社会阶层 | 锻炼目的(%) | 锻炼项目(%) | |||||
健康 | 娱乐休闲 | 社交 或 其他 | 球类 | 散步跑步 | 舞蹈 或 武术 | 游泳 或 其他 | |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 54.4 | 25.3 | 20.3 | 39.9 | 24.7 | 17 | 18.4 |
经理人员 | 46.7 | 25 | 28.3 | 40.1 | 20 | 12 | 27.9 |
私营企业主 | 59.1 | 17.1 | 23.8 | 30.7 | 26.5 | 26 | 16.8 |
专业技术人员 | 56.5 | 29.4 | 14.1 | 26.2 | 35.9 | 25.4 | 12.5 |
办事人员 | 56.3 | 15.7 | 28 | 30.4 | 33.5 | 21.7 | 14.4 |
个体工商户 | 42 | 19.3 | 38.7 | 21.5 | 40.3 | 27.6 | 10.6 |
服务业员工 | 63.9 | 19.3 | 16.8 | 20.9 | 39.1 | 30.7 | 9.3 |
产业工人 | 68.5 | 21 | 10.5 | 21.8 | 43.5 | 26 | 8.7 |
(摘编自杨彩如等《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基于社会分层视角》)
材料三:
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史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2020”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它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中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区体育建设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修建,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广东省就制定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设立了12个试点单位。到2018年,广东省已修建社区体育公园2025个。在使用与管理方面,以属地为原则,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有资质的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体育公园市政公共设施纳入当地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体系,由财政出资,保障社区体育公园的维护和正常使用。而市民在发现社区体育公园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故障时,也应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可以说,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但使居民能够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而且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条“相互沟通的纽带”。
(摘编自李东等《国内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及启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