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蚌埠市局属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6月联考试卷
(了解“两会”概况)
材料一:2020年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特殊时期召开的中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
(助力经济发展)
材料二: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推动教育发展)材料三: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关注民法典)
十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审议后的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于2020年1月26日前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其中人格权编草案将“私人生活安宁”定义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除了线下的现实生活,更涵盖线上的虚拟社区。反过来说,私人疆域越来越宽,也意味着安宁被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尤其在网络空间中,私信评论里的垃圾广告、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露;垃圾短信难以退订、骚扰电话频频响起,无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法律对此做出规定,正是对不良现象给出的有力回应。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普及人脸识别、AI等新场景也引发了新的讨论。未来,“安宁权”的适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扩大。世上或许不存在绝对的安宁,但我们可以期待,法律不断织密私人空间的防护网,线上线下的多重生活环境将更加安全、宁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用通俗语言表达治国安邦的理念,妙语频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体会这些妙语背后的真意。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内容节选 | 谈谈你学习的体会 |
关于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 示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关于主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之锚,是两岸对话协商的政治基础,若“九二共识”不存,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① |
关于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 | ② |
关于道路: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 | ③ |
关于教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 ④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