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甲】冬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系在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弄他的箫管吹着,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便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窘窿,水咕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绒绒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驴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为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在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手背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儿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
“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那两只眼睛。他们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小叫。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出来,也没有死了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手抓着雪,吱吱地捏个团子,说:“好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接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抬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了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问道。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柱。他吓了一跳,那雪柱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蜕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我在作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枝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树枝上,一动也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你还看到什么了?”
“太阳,太阳的红光。”
“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晒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多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冬天是在作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
【乙】灵魂的舞蹈——浅谈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贾平凹,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初中语文教材中就选用了他的《风雨》。今天我们通过作者自己和他人的一些评述,力求对这位作家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自述
他说:“生活就是这样,不是故事性很强的,情节也不连贯。可细节总是一个接一个的。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就有了生气。如果你只是干巴巴地交待故事,就像冬天的树枝一样枯躁乏味,你写得费劲,读者也读得痛苦。有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一是调整了你的创作情绪,使文思泉涌,使文笔跳跃;二是启发读者,感染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为下文的展开引得神来之笔。”
他人评价
评价一:贾平凹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贾平凹的散文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从不用气势去鼓动,而是用平和朴素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此刻的情绪感悟,达到以俗为雅、以拙为巧的效果。
评价二:散文显现出精美叙事和真切状物的技能。贾平凹很善于多角度地抓取景物,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用很老道的语言质朴生动地再现生活。例如《冬景》作者把在乡村冬景中捕捉到的一些新鲜生动的细节,用冷静从容平淡的语调叙说出来,犹如写意画,费墨不多,却干净利落的勾勒出景物的情态,没有多少渲染,然而那种天寒地冻的感觉却渗入骨髓。
评价三:贾平凹散文最大的成就,是儿童文学散文,他的其他散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儿童文学散文的影响。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他作品单纯中寓丰富,实中求实,洋溢着雅淡的诗美。
评价四: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示例:雪中对话图
①;②。
③;④。
①“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也觉得有些超尘。”“超尘”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划线句“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句中的“不再轻浮”该怎样理解?
A“奶奶,电线肿了。”“那是落了雪。”奶奶说。“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冬景》
B“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冬景》
C“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吃惊了。”(贾平凹《风雨》)
【节目介绍】
《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一人、一信、一方演讲台,众星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
节目将持续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的信,以单曲、合集两种格式创新推出。《见字如面》合集版每一集还会请出两位重量级文化嘉宾开辟第二现场坐镇,交代书信背景、带来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
【节目列表】(部分)
期数 |
标 题 |
写信人 |
收信人 |
时间 |
读信人 |
第一季第一期 |
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
黄永玉 曹禺 |
曹禺 黄永玉 |
1983年3月20日 1983年4月2日 |
王耀庆 张国立 |
让他活在我的歌里 |
蔡琴 |
媒体 |
2007年7月2日 |
归亚蕾 |
|
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
黑夫/惊 |
衷 |
前223年农历二月 |
林更新 |
|
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
萧红 |
张秀珂 |
1941年9月20日 |
归亚蕾 |
|
鳄鱼,你不可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鳄鱼文》) |
韩愈 |
鳄鱼 |
819年(唐元和十四年) |
张国立 |
|
《甜蜜蜜》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 |
邓丽君 |
庄奴 |
1979年 |
蒋勤勤 |
【节目评价】
这是一档非常尊重演员的节目,它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为目的,而是在用明星的正面影响力,利用明星最擅长的本领,展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魅力。
(《光明日报》评)
《见字如面》袒露的正是流淌至今的那条中国人的精神脉络。这些纸上的声音、书信里的中国汇集起来,就是电视人的文化情怀。
(《人民日报》评)
《见字如面》的巧妙之处在于用细节动人,“以小见大”,把普世情怀升级为文化。
(《广电时评》评)
【书信链接】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写信人】张晓风 【收信人】全世界 【读信人】归亚蕾
【原文】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整个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