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上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美俄三大国屡屡互为盟友,也屡屡互为对手,可谓完美演绎了西方国际关系的名言:没有永远的利益,就没有永远的朋友。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材料四 

(1)、在材料一提及的这场战争中,中美俄都参与到了哪一集团作战?战争结果如何?
(2)、二战期间,中美苏三国分别遭受到哪些国家的侵略?为了对抗这种侵略,他们结成了什么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
(4)、从1989年起,中美俄三国先后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新时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处理好大国关系?
举一反三

20世纪上半期,重大国际会议的召开,重绘了世界政治地图,确立了新的国际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1到图2欧洲版图出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与哪一国际会议相关?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召开时间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1945年7月

与会国

中、美、英

美、英、苏

美、英、苏

主要内容

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家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以维持外蒙古现状等条件,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收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登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3中三次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有人认为,“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结合会议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20世纪上半期国际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