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强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表明( )

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已经得到解决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脱贫攻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举一反三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这是央视给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的颁奖词。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梁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但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被废弃。但黄大发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

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立项。次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

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请问:感动中国人物、共产党员黄大发36年始终不变的“初心”是什么?而他践行初心的过程又表现出他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答出4种即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