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出并确立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耐人寻味的是,毛泽东自己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粮备荒”“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观点。
——摘编自谢莲碧《简述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政策演变
时间段 |
主要特征 |
1978-1984 |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
1985-1990 |
废除粮食统购制度,建立价格双轨制,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
1991-1993 |
通过购销同价和保量放价政策,废除粮食统销制度,力图发挥市场作用。 |
1994-1997 |
通过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稳定器作用,同时调节农民收入。 |
1998-2003 |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
2004年以来 |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 |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一
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简称(《济贫法》).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和身体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1834年,英国又颁行《济贫法修正案》,严格禁止对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济贫院之外的救济,对于申请救济的贫困劳工要求他们必须入住济贫院,并从事教区安排的工作以获得救济。
这就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社会的济贫制度,不但明确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有工作能力的人不能享受济贫院之外的救助,接受救济的穷人的生活标准必须低于自立劳动者的生活标准,而且建立了全国一致性的贫民处置方法,并向每一位居民土地所有者征收济贫税。在此基础上,1847年,英国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统一监督各联合济贫区的工作,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监督地方事务,包括济贫工作。
——摘编自汪洪涛《英国济 贫法的历史演变对中国反贫困制度内核修复的启示》
材料二
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
分组 |
年份 |
||||
1978 |
1980 |
1983 |
1984 |
1985 |
|
500元以上 |
0.0 |
1.6 |
11.9 |
18.2 |
22.3 |
300~500元 |
2.4 |
11. 5 |
34.5 |
38.6 |
39.8 |
200~300元 |
15.0 |
25.3 |
32.9 |
29.2 |
25.6 |
150~200元 |
17.6 |
27.1 |
13.1 |
9.4 |
7.9 |
150元以下 |
65.0 |
34.5 |
7. 6 |
4.6 |
4.4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摘编自程承坪等《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特色、意义与挑战》
1897年 | 24岁的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
1903年 | 18岁的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 |
1919年 | 30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1927年 | 34岁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
1950年 | 26岁的留美科学家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师友挽留,毅然回国。 |
1954年 | 27岁的鞍钢劳动模范王崇伦倡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
1978年 | 29岁的严宏昌带领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立下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 |
——摘编整理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