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净业寺观水记

〔明〕王心一

长安以水为奇遇,每坐对砚池盂水,与天光相映,便欲飞身溟海,一溯洪流。而净业寺在都城之北,面临清波,汪洋数十顷,两涯之间,几不辨牛马。而一望镜彻,直令人心一空。

予厌苦尘污。一日,舍舆循涯而步,见有败荷如盖,余香乘风来扑入鼻。忽木鱼响歇隔林笙歌隐隐出红楼中觉耳根如洗。转视昔日从马驴间听传呼声,顿隔人天。已而,穿萝寻径,复有小筑,自为洞天。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予乘小酣,暂憩草裀。顷刻,西山落日,斜挂树杪 , 如轮如烛,返照水面矣。

归来抱膝对砚池盂水,余兴欲勃,便欣然神往,遂漫为追次其事。倘他日乞得冷曹 , 借吏隐闲身,再觅句以志胜事,当不负此佳境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小池(其二)

〔唐〕白居易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选自“古诗文网”)

(注释)①舆:车。②草裀(yīn):草地。③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④追次:追忆,记录。⑤冷曹:清闲的官职。⑥湛湛:清明澄澈的样子。⑦方丈:一丈见方。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临)①面清波  ②东碣石,以观沧海

(志)①再觅句以胜事  ②便扶向路,处处

(居)①忆归青溪  ②无何,上至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忽 木 鱼 响 歇 隔 林 笙 歌 隐 隐 出 红 楼 中 觉 耳 根 如 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顾竹树,交加成帷,更为奇绝。

(4)、比较阅读《净业寺观水记》和诗歌《小池》,然后回答问题。

①诗和文都写到了水,王心一在净业寺看到的水,与白居易在诗歌《小池》中所描写的水,有何异同点?请结合诗文内容简要分析。

②诗和文的作者都借观水表达了内心感受,请分别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诗歌和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

君裔一叶舟.

但爱鲈鱼关。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回:“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记讽齐王纳谏》

(丙)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寨。”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 , 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