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三)试卷
外婆的压岁钱
万芊
过年时,弟陪妈回了一次陈墩镇老家。
回城后,弟跟我说,这次回老家收获特大,带回了一叠外婆的压岁钱。
我说,弟,你别胡说,外婆过世都十多年了,哪来压岁钱?
弟说,真的,哥,不骗你,是外婆的压岁钱,宝贝呢!
我问妈。妈说,是的,在你大舅、大姨那里找到的。
妈原原本本讲了外婆压岁钱的那些旧事。下面是妈的话:
我妈共生了我们兄妹七人。我爹原先在上海靠教画卖画赚钱养家。我九岁那年,我爹得肺痨过世了。我爹过世后,我妈就靠变卖不多的家当和在镇上南货店帮人做事赚些钱。钱不多,妈常为吃穿发愁。
我妈挺能干,我们兄妹的衣服大都是我妈用我爹的旧衣改的,一件长褂常常改了又改、补了又补,大的穿了小的再穿。我爹原先在上海是要出入一些体面场所的,虽说衣服旧些可料子挺好,再加我妈的巧手这么一拾掇,穿在我们兄妹身上,一个个显得清清爽爽,还带些洋气。
只是我妈再能干也变不出米面来,我们兄妹都在长身子,家里不多的米面煮成稀粥面糊糊,还是不够填饱肚子。我妈常常带着我们去乡下挖野菜、捞野菱、采野果,掺在稀粥面糊糊里匀着吃,自己干脆饿着肚皮睡觉。后来,我大哥学医终于出师了,开始在乡下给人治疮疖赚些小钱贴补家用,妈稍稍缓了口气,但还是常常发愁。
我妈喜欢读书,我妈说话,与人不同,她常跟我们说“与人讲话,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须强说”,后来我们知道,其实是书上的话。受我妈影响,我们兄妹都喜欢读书,在学校里,功课都挺好。我妈过日子其实挺讲究,家境虽困窘,也从不让男孩子在人前赤膊、女孩子在人前赤脚。一年中每一个节气,都是按书上老规矩过,该贴春联时帖春联,该挂艾草时挂艾草,该吃粽子时吃粽子。就是我妈裹的粽子特别小巧,谁也不舍得吃。
到了春节,我妈开始忙碌,每一天大家都会沉浸在我妈营造的过年气氛中。大年初一早上,我们都能穿到妈新改做的衣服、吃到妈蒸的南瓜糕、拿到妈隔夜包好的红包。只有这一天,我妈底气十足、财大气粗。压岁钱,每人一大包,这些压岁钱统统加起来,也许就是妈半个月的工钱。我妈做的红包的外皮是特别鲜艳的红纸,里面还包着大一点的红纸。红纸,是妈在供销社里帮人家打扫卫生时收集起来的边角红纸。为这些红纸,妈常义务去打扫卫生。红纸上,我妈用我外公传下来的湖笔,写上规规整整的小楷,给每人写上压岁钱的金额。这就是我妈的压岁钱,其实是一张张红色的白条。这些白条总让我们惊喜,因为妈在红纸上还写着好多非常精彩的评语,还盖上她自己的私章。我们拿到自己的红包,就偷偷地藏起来,没人时读读妈的评语,总会得意好长一段时间。只是我妈从来没有给我们兑现过这些白条。过了年,看着重新愁眉紧锁的妈,我们谁也不敢提压岁钱的事。
妈取出一幅已经精心装裱的我外婆的压岁钱——红色白条,那秀美的字体和暖心的话语,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这一年,姗妹表现最佳,春季挖马兰头,又多又干净。暑时人家送来西瓜,姗妹把自己的一份让给了弟妹。一年里,姗妹受先生上门口头表扬两次。考试居全年级第一。奖姗妹压岁钱六元。”那就是我妈十六岁那年得到的压岁钱白条。
我有点疑惑,问我妈:“你的这些压岁钱白条怎么会在大舅大姨那里呢?”
我妈说:“你外婆的这些压岁钱,后来大哥大姐给兑现了。为帮妈,我大姐初中没毕业,就去乡下做了乡村小学复式班的老师,其实她功课很好。这六元,相当于当时全家一个礼拜的生活费。第二年,我考取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我就拿着这大哥大姐给兑现的六元压岁钱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其实,除了大哥大姐,我们下面五兄妹全都以特别出色的成绩考取了不用花钱的师范大学。”
我弟说,还有,谁也没有想到,外婆竟然传承了一手家乡早已失传的卫泾状元体,县里搞文史的专家把外婆的这些红纸条当成宝贝,觅宝似的取过去放在博物馆里珍藏。
我妈说,我外公是私塾先生,写一手好字。我妈没读过私塾,一有空就拿我外公破旧的《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认字、写字。
妈感叹:“我妈是个挺要强的人。”
(选自《2014年小小说选粹》,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我妈底气十足、财大气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