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28中教育集团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不知道

①我在女儿心里的形象糟糕透了,简直是一无是处。

②这种坏形象起于女儿5岁时。一个寒冷的冬天,女儿看《动物世界》,电视画面上,一大群企鹅面朝蔚蓝色的大海,憨态可掬。女儿扭转头:“爸爸,企鹅不穿衣服,它为什么不怕冷呢?”

③看着女儿疑问的眼神,我摇了摇头,老老实实地说:“爸爸不知道。”女儿显然对我的回答不满意,说:“爸爸你为什么不知道呢?”听了女儿天真的反问,我哧地笑了,既是解脱又似开导地对女儿说:“我们生活在知识的大海里,生活中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

④在很多孩子的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哦。”女儿看着我,用鼻子应了一声,就找她妈妈去了。那时我们还没有手机。女儿拿起电话,把她妈妈单位的电话号码按了一半才想起妈妈去了外地。于是,把电话打给了小伙伴,一连问了两三个小朋友,才得到一个不是完全正确的答案———因为企鹅是不怕冷的动物。

⑤妻子出差回来后,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妻子看着我,不无揶揄地说:“你爸爸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所以他不知道啊。”

⑥此后,我还被女儿的一些作业难倒了,特别是那些拼音啦、英文啦,我更是不懂,更是经常回答“爸爸不知道”。而那次去大容山游玩,更让我在女儿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⑦大容山连绵数十里,山上林木茂盛。那天我和女儿被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不知不觉进入了一片“无人区”。我们迷路了,费了很大的工夫,还是没找到出口。

⑧“爸爸,咱们怎么办呢?”女儿看着我,跺着脚,一脸焦躁。

⑨我掏出手机,想向景区求救。可打开手机一看,一点信号也没有———这里不仅是无人区,还是信号的盲区。“没有信号。”我把手机递到女儿的面前,说。

⑩“这个鬼地方,怎么就没有信号呢。”女儿嘟哝着,“只有呼救了。”我点了点头,便和女儿向着大山呼喊起来。可我们的声音像被那些密不透风的林木、青翠的藤蔓和鲜艳的花草吸收了一样,任凭我们怎样叫喊,也听不到人们的回应。我俩急得团团转。

⑪女儿看着我“爸,我们怎样才能走得出去?”我又看到了女儿问我企鹅为什么不怕冷的眼神。看看周围参天的大树和被我们踩得东歪西倒的野草,我无可奈何:“我也不知道哪儿才是出路,我们想想办法吧。”女儿点了点头,先前的急躁没有了。也许她已想明白,面对困境,焦急没有任何的作用。

⑫这一冷静下来,女儿还真想出几个走出困境之法,但兜来兜去,我们还是回到了原地。

⑬“怎么会这样呢?”女儿看着渐渐西沉的太阳。还没容我回答,女儿突然拉起我,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们刚才为什么走不出去,是我们没有方向感。”女儿一边拉着我,一边说,“我们是顺着太阳晒的方向来的,现在只要我们往背着太阳的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出去。果然,用不了多大工夫,我们就脱困了。

⑭时光流逝,女儿已名牌大学毕业并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单位里干得有声有色。春节的时候,女儿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闲聊。女儿拿出了那本厚厚的相集翻看着,她忽然大叫起来:“爸———”我和妻子不解地看着女儿。女儿把相集递过来,指着我初出来工作时的一张工作照:“爸,你 以前在大容山景区工作过?”我点了点头。女儿像不认识我一样盯着我,盯得我脸上热热的。“原来大容山你都熟悉啊。”女儿拉着我的手,“那次山中迷路,你是知道怎么走出去的,可你就是不告诉我!”

⑮看着女儿,我哧地一笑。是啊,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无人区”。如果每次都要让别人为你破解出山之路,那你何时才会长大呢?

(1)、选文以“爸爸不知道”为题,有哪些好处?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哦。”女儿看着我,用鼻子应了一声,就找她妈妈去了。(加横线句子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情态?)

②“爸爸,咱们怎么办呢?”女儿看着我,跺着脚,一脸焦躁。(对加着重号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3)、作者在叙写“大容山脱困”之前,详写了什么事情,略写了什么事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4)、假如你是文中的“女儿”,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完成后面小题。
          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着身子,一只手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我攒了满身的劲背起你,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沉.那一瞬,我有些怀疑:这个人,真的是我曾经健壮威武的父亲吗?你双手搂着我的脖子,在我的背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使劲弓起来,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到小区门口,不过二十几米的距离。你数次要求下来,都被我拒绝。爸爸,难道你忘了,你曾经也这样背着我,走过多少路啊?
那一年我在工地被钢板伤了,右腿险些被砸断,腰椎也被挫伤。在漫长而繁杂的治疗过程,你背着我,去五楼做脊椎穿刺,去三楼做电疗,上上下下好几趟。那年,你50岁,日夜的焦虑使你身心憔悴;我18岁,在营养和药物的刺激下迅速肥胖起来。50岁的你背着18岁的我,一趟下来累得气都喘不过来。在你的精心照料下,8个月后,我开始扔下拐杖能自己走了。
        这次去在医院做检查,你不停地问我:"到底怎么样?不会很严重吧?"我紧紧握着你的手,你厚实粗糙的大手在我的掌心里不停地颤抖。我第一次发现,你其实是那么害怕。是骨质增生,必须手术治疗。医生说,真想象不出,你如何能忍得了那样的疼?
那天护士为你输液,那个实习的护士,一连几针都没有扎进血管。我一把推开她,迅速用热毛巾敷在你的手上。一向脾气温和的我,第一次对护士发了火:"你能不能等手艺学好了再来扎?那是肉,不是木头!"护士尴尬地退了下去,你看着暴怒的我,眼睛里竟然有泪光闪烁。我猛然记起,几年前,你也曾这样粗暴地训斥过为我扎针的护士。
       手术很成功。你被推出来时,仍然昏睡着。我仔细端详着你,你的脸沟壑纵横,头发白了大半,几根长寿眉耷拉下来……我想起你年轻时拍的那些英俊潇洒的照片,忽然止不住地心酸。
         几个小时后,你醒了,看见我在,又闭上眼睛。一会儿,又睁眼,虚弱地叫,"尿……尿……"我赶紧拿出小便器,放进你被窝里。你咬着牙,很用力的样子,但半天仍尿不出来。你挣扎着要站起来,牵动起伤口的疼痛,巨大的汗珠从你的额角渗出来。我急了,从背后抱起你的身体,双手扶着你的腿,把你抱了起来。你轻微地挣扎了几下后,终于像个婴儿一样安静地靠在我的怀里,那么轻,那么依恋。
         出院后你就住在我家里。每天,我帮你洗澡按摩,照着菜谱做你喜欢吃的菜,绕很远的路去为你买羊肉汤。阳光好的时候,我带你去小公园听二胡,每天早上催你起床锻练,你在前面慢慢走,我在后面紧紧跟随……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花开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现代文阅读。

在可可西里回头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时,由于前方公路坍塌,只好到保护站里休息,在这里遇到了思贤。思贤17岁,是保护站里年龄最小的一位志愿者。

        他看到我胸前挂着相机,就过来找我拍照。我对他似乎格外有亲切感,他告诉了我这里的生活:他们每天都要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穿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因为这些藏羚羊每年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他们会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有藏羚羊来到公路旁,他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公路上扯起横幅提示来往的车辆,横幅上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汽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族人视为神物的藏羚羊犹豫着,慢慢地走过公路,去可可西里的腹地繁衍后代。

        思贤说:“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简单,但大家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来这里当志愿者了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地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生,但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他的爱好是摄影。他每天都沉迷于摄影当中,学习成绩非常差。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说,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拍照去了。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他那年少却执著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从那曲回格尔木,又途经那个保护站。车还没有到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保护站有个人在挥手。不是别人,正是思贤。思贤看上去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又红又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部分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把它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它挖的坟墓里。葬了羊羔之后,他们正心意难平时,看到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母羊悲恸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再次埋葬了羊羔。

        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我试图转换一下话题,来驱散悲伤的气氛,于是搂着思贤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里?”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捂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漫步

       我们一觉醒来,正是冬天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槛上像是铺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寂静,更加强了屋内舒适愉快的感觉。早晨的安静,似乎静在骨子里,我们走到窗口,挑了一处没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们单是走这几步路,脚下的地板已经在吱吱地响。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累累地挂满了雪条;院子里像石笋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树小树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来是墙壁篱笆的地方,形状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们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跃,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了,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

       我们悄悄地拔去了门闩,雪花飘飘,立刻落到屋子里来;走出屋外,寒风迎面扑来,利如刀割。星光已经不那么闪烁光亮,地平线上笼罩着一层昏昏的铅状的薄雾。院子里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獭所留下的脚迹犹新。这使我们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静寂的时候,自然界的生物没有一个钟头不在活动,它们还在雪上留下痕迹。把院门打开,脚步轻快,我们跨上寂寞的乡村公路。农舍窗上虽然积雪很多,但是屋里的农夫已经早把蜡烛点起,烛光孤寂地照射出来,像一颗暗淡的星。树际和雪堆之间,炊烟也是一处一处地从烟囱里往上飞升。

       太阳最后总算从远处的林间上升,阳光照处,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隐隐之中似乎有铙钹伴奏,铙钹每响一次,阳光的威力逐渐增加;时间很快从黎明变成早晨,早晨也愈来愈老,很快地把西面远处的山头,镀上一层金色。我们匆匆地踏着粉状的干雪前进,因为思想感情更为激动,内心发出一种热力,天气也好像变得像十月小阳春似的温暖。假如我们能改造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们也许就无需畏惧寒暑之侵,我们将同草木走兽一样,认大自然是我们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远照顾着我们的。

       大自然在这个季节,特别显得纯洁,这是使我们觉得最为高兴的。残干枯木,苔痕斑斑的石头和栏杆,秋天的落叶,现在被大雪掩盖,像上面盖了一块干净的手巾。寒风一吹,无孔不入,一切乌烟瘴气都一扫而空,凡是不能坚贞自守的,都无法抵御;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顶),我们所能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它们有一种坚强的淳朴的性格——一种清教徒式的坚韧。别的东西都寻求隐蔽保护去了,凡是能卓然独立于寒风之中者,一定是天地灵气之所钟,是自然界骨气的表现,它们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气经过洗涤,呼吸进去特别有劲。空气的清明纯洁,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来;我们宁可整天处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们希望朔风吹过光秃秃的大树一般吹彻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更能适应寒冬的气候。我们希望借此能从大自然借来一点纯洁坚定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文学性文本阅读

树碑

①这碑不是石制的,而是木制的。具体来说,是一棵树,一棵柏树,立在村前的南山上。

②故事已经很老了,至少有八十年。故事里的人们,先是褪去了名,后来又褪去了姓,再后来,只剩下了性别。但那棵树,那棵柏树,越长越高,四季葱茏。站在树下,必须仰望 , 才能看见不断向天空延伸的树梢。

③故事的主角,是我大姑。大姑牺牲的时候,才六个月,家里人还没来得及给她起名。

④跟父亲谈及此事,我问父亲:“我大姑是怎么牺牲的?”父亲并未立刻作答,而是点燃一根烟,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

⑤“我也是听你爷爷讲的。由于汉奸通风报信,你爷爷所在的连队遭到鬼子追击。你奶奶怀里抱着你大姑,那时,你大姑才六个月,估计是饿了,便哇哇大哭。这还了得,鬼子正追得紧,这一哭,岂不暴露目标了啊!”

⑥“那怎么办?”我追问道。

⑦“战士们都盯着你奶奶和她怀里的孩子,然后,又看看你爷爷,他的眉头蹙成一个疙瘩。说时迟,那时快。只几秒钟的工夫,你爷爷便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你奶奶瞬间泪如雨下……”

“什么决定?后来到底怎么样了?”我急得抓耳挠腮。

⑨“唉!我那可怜的姐姐啊!”父亲的话里带了哭音,“你爷爷的原话是,‘舍小家,保大家’,用你大姑的命,换整个连队的命。否则,整个连队不仅走不脱,还可能会全军覆没!”说到这里,我看见父亲把烟头掐灭,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你爷爷把你大姑从你奶奶怀里抱过来,让大家穿过这片密林,朝东走,他往西去,天黑前,所有人在弥河滩会合。接着,他便大步流星地向南山方向奔去。

⑩后来,我证实了父亲的说法。南山的东北方向,确实有一大片革果林,以此为界,穿过革果林往东,是蜿蜒流淌的弥河及河两岸密密匝匝的杨树林;革果林的西面,则是乱石岗,越过乱石岗,就是南山。南山上杂木丛生,尤其是每年霜降前后的红叶,像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又像层林尽染的血海。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红啊!很容易令人溢出眼泪来。

⑪爷爷抱着他的第一个孩子,穿过乱石岗,走进红树林,像是走进了火海,走进了鲜血染成的红树林。孩子啼哭不止,枪声吆喝声也越来越近了,他不由得加快脚步,登上南山的一处高坡,这才停了下来。他把孩子搁在一块石板上,因为啼哭,孩子小脸通红,任由鼻涕眼泪在脸上滂沱。爷爷摸摸孩子的脸蛋,抹了一把泪,然后,迅速离开。鬼子很快就围了上来,定睛一瞧,原来只是个婴儿,这才发觉上当了。随着一声凄厉的哭嚎,婴儿的声音消失在红树林里……

⑫连队安全转移了,但天黑前,爷爷并未跟连队会合。入夜之后,爷爷借助皎洁的月光,返回了南山,在那块大石板附近,他看见了被鬼子杀害的孩子,他浑身颤抖,掩面而泣。次日,附近的村民发现了山石上凝固了的血迹,一棵柏树下,有一抓新添的黄土。

⑬我从未见过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和奶奶都过世了。关于他们的故事,大都是从父亲或村里人口中了解到的。对我大姑的事情,他们所知甚少,毕竟那是一个仅在世上存在了六个月的婴儿。但是,她也是我所知道的我们那个地方年龄最小的烈士。

⑭八十多年过去了,我跟父亲当年的那段对话,仍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当然,话题仍是关于我大姑的。

⑮“如果我大姑能够活下来,不知道爷爷会给她起个什么名字?”

⑯“你二姑叫金穗,你三姑叫银穗,你大姑……应该叫玉穗吧!”

⑰“玉穗?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如叫麦穗。”

⑱“一个小孩子,你懂什么?一边儿去!”父亲瞪着眼珠子,大声呵斥我。

⑲大姑牺牲时葬在了柏树下,我便把那棵柏树当作我大姑的墓碑,逢年过节,我都登上南山看看我大姑。

(选自《小说林》2023年第2期,文/史鑫,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