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顾伯冲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可见,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哲学家芝诺也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两位伟人的答案告诉我们,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享受精神的独立,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A,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选自201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2)、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请先在第③段“A”处补写一个句子,然后说说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文/朱永新,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

游宇明

    ①朋友有高血压、脂肪肝,医生叮嘱他多锻炼。怎么锻炼呢?他不喜欢篮球、足球,对单杠、哑铃更是手生得很。他选择了跑步,觉得跑步的技术含量最低,也相对安全。

    ②大学的田径场,早晨8点以前与晚6点以后向公众开放。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人也最多,有慢走、快走的,有慢跑的、快跑的,还有倒着走路的。朋友在田径场经常遇到熟人。按理,结伴锻炼最好,一方面该做的运动可以做,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说说话,时间也相对容易度过。然而,说也怪,朋友一般都是独自锻炼,有时是慢跑,有时是快走。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有高血压病的人,锻炼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太快了身体受不了,太慢又起不到作用,只有独自走才能把握节奏。”

    ③我佩服朋友的智慧,他能一反别人通行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智慧,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鱼得水。

    ④生活的考验无所不在,许多外在的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心志,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你喜欢写作,觉得文字发表之后能够影响别人。现在有人不喜欢写作的艰辛,只想通过炒作获得名声,他们“成功”的节奏明显会比你的快,你如何选择?

    ⑤你执掌一方土地,老百姓希望你干实事、做长远的事,但实事、长远的事有时候是隐形的,不像建大广场、大园区能被领导直接看到,你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被提拔的机会,你怎么取舍?

    ⑥你是个商人,商人以赢利为天职,现在有人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发了大财,你该不该按下躁动的心?

    ⑦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⑧按自己的节奏奔跑,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却费神费力,我们得有足够的智慧。眼前利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眼前利益可以化为生活的享受也是谁都清楚的,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如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应该选择长远利益。曾国藩当年打败太平天国时,有多少人劝他做皇帝啊,但曾国藩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只选择做一个总督,通过这个换取了曾氏后人一代代的平安与优秀。如果曾国藩想要快节奏,像吴三桂一样非要弄个皇帝的头衔,他能做到保家全身吗?

    ⑨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人按照别人的节奏奔跑,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你不做什么,生存压力反而少些;而若选择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那些批评、指责你的声音突然像苍蝇一样冒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你要相信自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经得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你要继续自己计划实施的行程,将没有跑完的路程一段段跑完。如此做了,你的世界才会与众不同,生活也才会最终给你最美的微笑。

    ⑩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阅读

毛泽东诗词导读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去湖南湘乡读书。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一首《七绝·呈父亲》。从此,他走出闭塞的韶山,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终于成为改造中国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成为一代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是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伟人。毛泽东诗词无疑是承载和表露毛泽东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毛泽东读诗、学诗、解诗、论诗、赋诗,个中必有一个“情”字。他和同学、老师、恋人、战友、诗友、亲友、民主人士、身边工作人员、国际友人等等的诗词交往,也必定包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以天下为己任,他的情感不是一般文人的那种“小我”之情,而是为阶级、为民族、为人类不懈奋斗的“大我”之情。

毛泽东诗词____真实地反映了他的革命生涯,____谱就了中国革命艰辛历程的宏伟史诗。毛泽东的三句诗,便可勾勒出他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革命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中国的命运该由谁来主宰?那时的毛泽东仍在进行苦苦地思考与探索。《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大革命失败的危局,毛泽东毅然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既浪漫又贴切的诗化总结,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革命自信。

毛泽东诗词在审美方式上既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趣味,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追求。

毛泽东诗词中,有多首咏雪之作,形式不一,情态各异,都是神来之笔。“雪里行军情更迫”“飞起玉龙三百万”“更喜岷山千里雪”“梅花欢喜漫天雪”……在他的咏雪诗词中,雪飘逸多姿,无所畏惧,俨然毛泽东的胸襟;雪晶莹无瑕,单纯清隽,象征着完美人格,这恰似毛泽东的追求;雪纵情肆虐,严峻冷酷,更能激发毛泽东的澎湃诗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悲秋情结成为古典诗词吟咏秋景的主基调,但毛泽东对秋天却情有独钟。他有很多诗句吟咏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绝无哀婉与悲情。他打破肃杀哀婉的文人悲秋传统,彰显了豁达激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展现了辽阔豪迈的艺术追求。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毛泽东诗词中几乎找不到“美”字,但他以美铸诗,意境高远。《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大笔写意,他眼中的空间场景是无垠的宇宙,他眼里的时间流转则是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英雄人物贯穿起来的。词作展现了毛泽东善于从空间和时间的宏观全局中审时度势的宏伟气魄,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邃的思想启迪,蕴含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毛泽东诗词还有传播中国革命精神的巨大作用。1936年7月起,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苏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考察采访。毛泽东与他多次彻夜长谈,还把《七律·长征》抄赠给他。《七律·长征》只有区区五十六个字,但字字珠玑,高度浓缩,充分体现了长征历程的波澜壮阔与独绝古今的精神价值。《红星照耀中国》一问世便风靡全球。毛泽东手抄的《七律·长征》附在书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彰显了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毛泽东用诗词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革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讲述中国共产党人追求解放道路的故事。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特定时期中华民族的情感、理性和审美取向,这些诗词已转化为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融历史、政治、审美、文化于一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①节选自《毛泽东诗词导读》,作者汪建新,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为他人“点赞”

①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每个人都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在这幅画卷中,我们不应只关注自己的色彩,更要学会去欣赏他人的绚烂。因此,我认为,学会欣赏他人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课。

②欣赏他人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正如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欣赏他人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欣赏他人意味着我们能够发现他人的独特之处,推动事业的发展。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总是对年轻科学家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赞美,鼓励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这种对他人才华的尊重与欣赏,不仅激发了年轻科学家的热情与信心,更为科学领域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欣赏他人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当我们真诚地赞美他人的成就时,不仅能够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喜悦,还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正如卡耐基所说:使你获得人们的喜欢、认可、赞赏、拥护和爱戴的有效办法,就是用真诚的、对人尊重的态度,尽量多发现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这种真诚的欣赏,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让人们在相互尊重与理解中共同成长。

④那么,如何欣赏他人呢?

⑤首先,我们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只有谦逊的人才能看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盯着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偏见和固执,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不同。

⑥其次,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华和魅力,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够发现他人的美好之处。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用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⑦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欣赏。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温暖的微笑,都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欣赏和认可。这种表达欣赏的方式,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喜悦和动力,也能让我们自己收获到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⑧欣赏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学习他人,还能够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为他人点个赞,让我们的生活因欣赏而变得更加美好。

(文/佚名,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