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贵州省兴义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课外阅读。

鱼在盘子里想家

①父亲已是90多岁的老人了,许多事都已淡忘、模糊,有时跟他说一句话,才过一会儿他就忘了,让人很伤心。听医生说,平时要多和老人交流,这样可以___________[甲]老人大脑衰老。

②遵照医嘱,我把父亲接到自己家里,这样交流起来方便多了。每天将父亲安顿好,我就坐在父亲身边,和父亲说话。我惊讶地发现,我找他说话,他反而话更少了,总是躺在躺椅里,微闭着眼,并不搭腔。

③我以为父亲嫌我照顾不周,就想方设法地改善他的生活,陪他听广播、看电视,还经常搀扶着他到外面散步。可父亲变得更加沉默,常常说上一句:“你有事去忙,别总在我身边,让我一个人静一会儿好吗?”父亲的语气里,甚至有一种哀求。

④我心里嘀咕,老爷子可真难伺候。

⑤一天,和父亲吃饭。父亲看到桌上有一盘鱼,眼睛一亮,紧紧盯着那盘鱼,一眨不眨。我伸出筷子,想帮父亲夹一块鱼,父亲突然制止:“别动!”我说:“那您自己夹。”可父亲依然一动不动地望着那盘鱼。那盘鱼在父亲眼里,就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忍动箸。

⑥我不知所措地看着父亲,只听到父亲喃喃地说了句:“鱼在盘子里想家啊。”说罢,父亲将那盘鱼端到自己面前,___________[乙]地说:“我陪这条鱼一起想家!”我一下愣住了,拿在手上的筷子悬在半空,久久没放下来……

⑦我将父亲送回他自己的家。父亲一回到自己熟悉的屋子,精神好像立刻好多了。他扔掉手上的拐杖,在几个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好像看不够。和父亲说话,父亲的话好像也一下多了起来,尽管刚说一句话他就忘了,可他兴致很高。

⑧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1993年的一天,诗人顾城给翻译家尚德兰写了一幅字:鱼在盘子里想家。这幅字,尚德兰一直当作珍宝似的珍藏着。

⑨看到这里,我心里一惊,那幕情景又在眼前浮现:“我陪这条鱼一起想家!”

⑩原来,我把父亲接到身边,他觉得自己就像盘子里的那条鱼,他在想属于自己的河流,那条河流才是他自己的家。

(1)、给文中[甲]、[乙]两处空白选择正确的词语。

[甲]:延迟  延缓  延续

[乙]:固执 坚定 倔强

(2)、父亲在“我”家和他自己家的生活状态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认真阅读短文,用简练的语句或词语概括填空。

生活状态

心情

在“我”家

在父亲家

(3)、第⑧段插叙诗人顾城当年赠翻译家尚德兰“鱼在盘子里想家”字画一事,下面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这句话引起“我”对父亲当时说“我陪这条鱼一起想家”的回忆。 B、诗人这句话恰好表达了父亲当时说“我陪这条鱼一起想家”时的心声。 C、诗人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我”非常理解父亲当时的感受。 D、诗人这句话与父亲的话如出一辙,衬托了父亲有着诗人的禀赋。
(4)、如果将标题“鱼在盘子里想家”换作“乡愁”好不好?为什么?
(5)、有一句俗语叫作“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是对此最好的解释?请抄写下来。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老人与花

    老人种了一些花,在屋角后。

    我每从那儿走过,眼光都会不由自主地落到那些花上面。

    月季是天天见着的,花朵儿硕大丰腴,一株橘红,一株明黄。还有一株,乳白色的,花瓣儿如凝脂。饱食终日的模样,日日好风光。四五月份,老人的屋后,是鸢尾花的天下。蝴蝶一样的鸢尾花,扑着紫色的翅膀,在人的心中,扇动一圈一圈的温柔。到了七八月份,指甲花和太阳花,你追我赶地盛开了,占尽颜色。

    现在呢?秋渐凉,树上的叶,随着晚来的风,一片一片落。懒婆娘花和一串红,却正当花样年华。它们不分彼此地缠绵在一起,粉红配大红。最是傍晚时分,懒婆娘花精神焕发地登场了,叭叭叭,一朵一朵粉色的花朵,吹吹打打,热闹无限。你站定在它旁边,仿佛就听到它的欢笑,叮叮当当。还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值得牵肠挂肚的?你最好向一朵花学习,快乐地绽放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时候,老人必在。老人衣着整洁,头上灰白的发,抿得纹丝不乱。他在那些花跟前,弯下腰去,一朵一朵细细查看,眉眼里,盛着笑意。他很满意这些花如此欢快地开,而花们,因了他的注目,更显明艳.

    路过的人,会停下脚步看一会儿花,微笑着和老人打招呼:“陈爹,赏花呐?”“嗯,来看看,它们开得多好啊。”“是陈爹你照料得好啊。”

    人的声音去远了,老人还呆在那些花旁边。直到夜色四合,花与暮色,融为一体。

    一天,我被懒婆娘花牵了去,用手机给它们拍照。老人突然站在我身后,老人问:“好看吧 ?”我答:“嗯,好看。”老人说:“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我说:“懒婆娘花呗。”老人笑了:“它可一点不懒,它还有个名字呢,叫胭脂花。”被这个名字惊艳,再定睛细看,可不是吗,一朵一朵粉色花朵,像胭脂涂腮旁。老人得意,背了双手,围着花转。他孩子般的明净,动人心魄。

    一日,突然听人谈起这个老人,原是个退休老师,老伴早去,唯一的儿子,也在前年,病死。而他自己,因患眼疾,失明已近10年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

    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娘。

    附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到消息,带着救护用品迅速赶到了。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有人问。

    医生转身向那个小男陔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课外阅读。

鲁 班 造 锯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g  gèng)换竹片。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g  xǐng)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