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2021年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端拱初,拜右正言、判户部凭由司。三年,拜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院。秋,彗星见,召对别殿 , 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选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赦河北。淳化四年,知秦州。先是,俗杂羌、戎,有两马家、朵藏、枭波等部,唐末以来,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砦,多产良木,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镶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其首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徙其部落于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祠之。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郎,寻参知政事。二砦后为内地,岁获巨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以京府务剧求罢,遂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寻迁刑部尚书。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张齐贤、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皆不愿往。未几,复知审官院。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年,昭文馆大学士,命下,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节选自《宋史·温仲舒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渝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B、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C、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D、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甚至杀掠/为平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砦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可以指对狱讼的审理和判决,又可以指以高官兼较低职位的官,在文中则指前者。 B、别殿,正殿以外的殿堂。它不是宫殿里位置处于正中的主要殿宇。 C、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D、登第,可指科举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第,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仲舒政绩显著,颇受皇帝信赖。他虽被罢免了开封府长官的职位,但并州沦陷后,皇上仍认为北门重镇非张齐贤、温仲舒不能镇抚。 B、温仲舒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他在秦州知州任上,采取措施限制当地各少数民族部落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百姓生活的安宁及国家利益。 C、温仲舒进言推恩,得到皇帝采纳。他针对国家出现的农桑业废弛等问题,提出了推加恩泽抚慰百姓的建议,太宗赞许并采纳了该建议。 D、温仲舒屡居要职,身后深享哀荣。他曾官拜礼部尚书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枢密副使等职,他儿子也因他被录用为官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

②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况侯抑中官

(明)杨循吉

    苏州,古大郡也,守牧非名公不授,载见前闻。自入我朝,乃得况公钟焉。

公本江西人,实姓黄氏。初以小吏给役礼部,司僚每有事白堂上,必引公与俱,有所顾问,则回询于公以答。尚书吕公震奇之,因荐为仪制主事

    仁宗宾天,宣宗在南京,当遣礼官一人迎驾。众皆惮行。吕尚书以公就命,公挺然出曰:“是固非我不可!”铺马驰七昼夜至南京。驾发,公纱帽直领芒鞋,步扶版轿行千余里,不辞其劳。宣宗怜之,敕令就骑。每至顿次,则已先谒道左。宣宗由是知其忠勤可用。

    时承平岁久,中使时出四方,络绎不绝,采宝干办之类名色甚多。如苏州一处,恒有五六人居焉,曰来内官、罗太监尤久。或织造,或采促织,或买禽鸟花木,皆倚以剥。郡佐、县正少忤,则加捶挞,虽太守亦时诃责不贷也。其他经过内宦尤横,至缚同知[注]卧于驿边水次,鞭笞他官,动至五六十以为常矣。

    会知府缺,杨文贞荐公知苏州。有内官难治,乃请赐敕书以行。下车之日,首谒一势阉于驿,拜下,不答,敛揖起云:“老太监固不喜拜,且长揖。”既乃就坐,与之抗论。毕出,麾僚属先上马入城,而己御轿押其后。由是,内官至苏皆不得挞郡县之吏矣。

    来内官以事杖吴县主簿吴清。况闻之,径往执其两手,怒数曰:“汝何得打吾主簿?县中不要办事,只干汝一头事乎?”来惧,谢为设食而止。于是终况公之时十余年间,未尝罹内官之患也。

    然况公为政,特尚严峻,故时有以轻罪而杖死者。御史某巡按在苏,况适过交衢中,拱手而过,不下轿径去。人乃衔之,竞以为谤,故久抑遏不迁。至九年复为留守,卒官。然苏州至今,风俗淳良,则皆其变之也。至于减三分粮,则其惠泽之在人者不小也。然其初非吕尚书之荐、宣庙之知,则安得如是?而九年之间,使不满而他徙,则其政未必告成若此也。

(节选自《吴中故语》,有删改)

【注】同知:知府的副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助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从征太原,命押弓弩两班,合围攻城。坐事,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士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金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丙上其事。会将北伐,召归。授马步军都军头、领蓟州刺史、楼船战棹都指挥使,步船千艘赴雄州。又城易州。师还,为天武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端拱二年,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戍兵有以廪食陈腐哗言者,琼知之。一日,出巡诸营,士卒方聚食,因取其饭自啖之,谓众曰:“今边鄙无警,尔等坐饱甘丰,宜知幸也。”众言遂息。咸平三年,代还 , 以手创不任持 , 诏执梃入谒,授殿前都指挥使。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精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选自《宋史·高琼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宾礼,入宫治 , 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觌(dí):相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材料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