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无沮善

苏轼

昔者先王之为天下,必使天下欣欣然常有无穷之心,力行不倦,而无自弃之意。夫惟自弃之人,则其为恶 , 甚毒而不可解。是以圣人畏之,设为高位重禄以能者,使天下皆得踊跃自奋,扳援而来,惟其才之不逮,力之不足,是以终不能至于其间,而非圣人塞其门、绝其途也。夫然,故一介之贱吏,闾阎之匹夫,莫不奔走于善,至于老死而不知休息,此圣人以术驱之也。

天下苟有甚恶而不可忍也,圣人既已绝之,则之远方,终身不齿。此非独不仁也,以为既已绝之,彼将一旦其愤毒,以残害吾民。是故绝之则不用,用之则不绝。既已绝之又复用之则是驱之于不善而又假之以其具也无所望而为善无所爱惜而不为恶者天下一人而已矣。以无所望之人,而责其为善;以无所爱惜之人,而求其不为恶,又付之人民,则天下知其不可也。世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于贾竖贱人,甚者至于盗贼,往往而是。而儒生贵族,世之所望为君子者,或至于放肆不轨,小民之不若。圣人知其然,是故不逆定于其始进之时,而徐观其所试之效,使天下无必得之由,亦无必不可得之道,天下知其不可以必得也,然后勉强于功名而不敢侥幸,知其不至于必不可得而可勉也,然后有以自慰其心,久而不懈。嗟夫!圣人之所以鼓舞天下,天下之人日化不自知者,此其为术欤?

后之为政者则不然。与人以必得,而绝人以必不可得。此其意以为进贤而退不肖。然天下之弊,莫甚于此。今夫制策之及等,进士之高第,皆以一日之间,而决取终身之富贵。此虽一时之文辞,而未知其临事之否,则其用之不已太遽乎!

天下有用人而绝之者三。州县之更,苟非有大过而不可复用,则其他犯法,皆可使竭力为善以自赎。而今世之法,一陷于罪戾,则终身不迁,使之不自聊赖,而疾视其民,肆意妄行而无所顾惜。此其初未必小人也,不幸而陷于其中,途穷而无所入,则遂以自弃。府史贱吏,为国者知其不可也,是故岁久则补以外官。以其所从来之卑也,而限其所至,则其中虽有出群之才,终亦不得齿于士大夫之列。夫人出身而仕者,将以求贵也,贵不可得而至矣,则将惟富之求,此其势然也。如是,则虽至于鞭笞戮辱,而不足以禁其贪。故夫此二者,不可以遂弃,则宜有以少假之也。入赀而仕者,皆得补都县之吏,彼知其终不得迁,亦将其一时之欲,无所不至。夫此,诚不可以迁也,则是用之之过而已。臣故曰:绝之不用,用之则不绝。此三者之谓也。

(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为高位重禄以能者     待:等待 B、之远方               屏:抑制 C、彼将一旦其愤毒         肆:发泄 D、终亦不得齿于士大夫之列   齿: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其为恶 , 甚毒而不可解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B、又付之人民                 去六月息者也 C、天下之人日化不自知者       人非生知之者 D、绝之不用                   位卑足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用设置高位重禄的方法驱使天下人争先恐后朝“善”目标前行,力行不倦,即使达不到目标,也只怪责自己才学不足,作者认为这是驭人的好方法。 B、作者认为,官吏一旦自弃则势必殃及百姓,危害深重,尤其是那些儒生贵族更甚,所以朝廷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不可以出身而论,当以治理政事能力为据。 C、作者认为任用官吏上的三种结果:州县之吏的自弃,府史贱吏的贪婪,入赀而仕者的逞欲,皆是“用人而绝之”之故,由此暗含对当时治国者的委婉告诫。 D、此策论,作者扣住“用人”这一论点,巧妙地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层层剖析,水到聚成地得出放弃或任用官员二者只取其一的结论,发人深思。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已绝之又复用之则是驱之于不善而又假之以其具也无所望而为善无所爱惜而不为恶者天下一人而已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儒生贵族,世之所望为君子者,或至于放肆不轨,小民之不若。

②夫人出身而仕者,将以求贵也,贵不可得而至矣,则将惟富之求,此其势然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表,字文奥,(陈)武庶子也,少知名,与诸葛恪、顾谭、张休等并侍东宫 , 皆共亲友。尚书暨艳亦与表善,后艳遇罪,时人咸自营护,表独不然,士以此重之。

    徙从太子中庶子 , 拜翼正都尉。兄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统家事当奉嫡母母若能为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表于大义公正如此。由是二母感寤雍穆。表以父死敌场,求用为将,领兵五百人。表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

    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明素壮悍,收考极毒,惟死无辞,廷尉以闻。权以表能得健儿之心,诏以明付表,使自以意求其情实。表便破械沐浴,易其衣服,厚设酒食,欢以诱之。明乃首服,具列支党。表以状闻。权奇之,欲全其名,特为赦明,诛戮其党。迁表为无难右部督,封都亭侯,以继旧。表皆陈让,乞以传修子延,权不许。嘉禾三年,诸葛恪领丹杨太守,讨平山越,以表领新安都尉,与恪参势。初,表所受赐复人得二百家,在会稽新安县。表简视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陈让,乞以还官,充足精锐。诏曰:“先将军有功于国,国家以此报之,卿何得辞焉?”表乃称曰:“今除国贼,报父之仇,以人为本。空枉此劲锐以为僮仆,非表志也。”皆辄料取以充部伍。所在以闻,权甚嘉之。下郡县,料正户赢民以补其处。

    表在官三年,广开降纳,得兵万余人。事捷当出,会鄱阳民吴遽等为乱,攻没城郭,属县摇动,表便越界赴讨,遽以破败,遂降。陆逊拜表偏将军,进封都乡候,北屯章阬。年三十四卒。家财尽于养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登为起屋宅。子敖年十七,拜别部司马,授兵四百人。敖卒,修予延复为司马代敖。延弟永,将军,封侯。始施明感表,自变行为善,遂成健将,致位将军。

(《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注】①:权:孙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节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②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③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④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⑤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⑥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⑦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⑧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之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①,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②,以与君周旋。”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赢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赢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辛丑,秦、晋大夫盟于郇。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象:征兆。②橐鞬:箭囊弓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