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送张廉卿序

【清】吴汝纶

孙况、扬雄,世传所称大贤,其著书皆以成名乎后世。孙卿书称说舂申,《法言》叹安汉公 , 皆干世论之不韪,载而以告万世者,世以此颇怪之。吾则以谓凡著书者,君子不自得于时者之所为作也。

凡所以不自得者,君子之道,不实以谀人,而当世贵人在势者,必好人谀已。十人谀之,一人不谀,则贵人恶其做己,十人者恶其异已。贵人与贵人比肩于上,十人与十人比肩于下,上恶其傲,下恶其异,虽穷天地、横四海,而无与容吾身,吾且于书也何有?于此有一在势者,虽甚恶之,而犹敬乎其名而不害伤,则君子俯嘿而就容焉,而以成吾书。而是人也,虽敬乎其名,固前知其不谀已也。闻有书则就求而亟观焉。察其褒讥所寓,得其疑且似者,且曰“此诗我也,此怨非我也”,则从而齕之矣。盖必其章章然称道叹羡我也,大乃始慭置而相忘焉。拔君子也,其志话,其行危。其不枉卖而谀人众。著于天下后世。及其为书,则往诡辞谬称谲变以自乱,以为吾意之是非,后有君子读吾书而可以自得之矣,安取彼訔訔察察者为?嗟夫!此殆君子所遭之不幸,其用意至可悲。而《诗》三百篇所为,主文而谏,孔子之《春秋》所为,定、哀之际微辞者也。孔北海、祢正平之徒,背而易之,乃卒会祸殃。至死不悟,岂不哀哉?二子之书,意其在此。

吾既推而得之,会吾友张廉卿北来,为书告之。复书曰:“子言是也。”盖自廉卿之北游,五年于兹,吾与之岁相往来日月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相质别则以书每如此。今兹湖北大吏走书币,因李相国聘廉卿而南,都讲于江汉。廉卿,今世之孙扬也。见今贵人在势,皆折节下贤,不好人谀己,其所遭,孙、扬远不如。其北来也,自李相国已下皆尊师之。老而思欲南归,而湖北君所居乡,其大吏又慕声礼下之如此。吾知廉卿可以直道正辞,立信文以垂示后世,无所不自得者。独吾离石友,无以考道问业,疑无问,得无告,于其归不能无怏怏也。取所意于古而尝质于君者,书赠之,以为别。

【注释】①安汉公: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元年),以王葬为太傅,号安汉公。②俯嘿:低头无语。③李相国:李鸿章,因其时李以大学士兼直隶总督,故称相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言》叹安汉公之               懿:美德 B、实以谀人                       枉:歪曲 C、主文而谏                         谲:多变 D、子言是也                         殆:大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孙卿书称说春申                      缦立远视,望幸焉 B、而犹敬乎其名而不害伤                恐年岁不吾与 C、为书告之                            有所不得已也 D、取所意于古而尝质于君者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况曾在著作中称颂春申君;西汉末年扬雄著有《法言》,赞扬王莽。世人皆以为阿谀之辞,作者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 B、君子品行高洁,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在著书时,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多“微辞”,在作者看来,其用意令人悲叹。 C、作者称赞张廉卿就是当今的孙况、扬雄,对李相国等贵人多有谀词,这是作者以“诡辞谬称谲变以自乱”,期望后世能明白他的心志。 D、文章从世人对孙况、扬雄的批评说起,议论为主;后叙写两人友谊,交代写作缘由。全文旨在说明作家著书立说与所处环境的密切关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与之岁相往来日月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相质别则以书每如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是人也,虽敬乎其名,固前知其不谀己也,闻有书则就求而亟观焉。

②孔北海、祢正平之徒,背而易之,乃卒会祸殃,至死不悟,岂不哀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谏说之难洪迈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事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奏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丨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容斋随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昌,公明,汴州开封人。善骑射。天宝末 , 从河南防御使张介然讨安禄山。史朝义兵围宋州,城中食尽且降。昌说刺史李岑曰李光弼在河阳江淮足兵势必来援今廪麹尚多若屑以食可支二十日则救至岑听之。昌乃被铠登城,以忠义谕贼,贼畏不敢攻。俄而光弼援兵至,贼夜溃。

    刘玄佐领宣武节度使,擢昌左厢兵马使。李希烈取汴,玄佐别将高翼提精卒守襄邑,城陷,翼赴水死,江淮大震。昌以兵三千守宁陵,希烈众五万攻之,昌掘堑以遏地道,相拒凡四十余日,贼数败,乃解围去。更攻陈州,昌从玄佐以浙西兵三万救之。西去陈五十里,昌薄其军,大战破之,禽贼将翟曜,希烈奔还蔡州。

    贞元三年入朝,诏以宣武兵八千北出五原。士卒有逗留沮事者,斩三百人乃行,举军慑伏。岁余,改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七年,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扼弹筝峡。又西筑保定,捍青石岭,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城平凉,当劫盟后,将士骸骨不藏,昌始命瘗之。夕梦若诣昌厚谢者,昌具以闻。德宗下诏哀痛,出衣数百称,官为赛具,敛以棺槥,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士曰怀忠冢,葬浅水原,诏翰林学士为铭识其所。昌盛陈兵卫,具牢醴 , 率诸将素服临之。边兵莫不感泣。昌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锐新,边障妥宁。及感疾,诏赴京师。未行,卒,年六十五,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九十五》,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 , 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夷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 , 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日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刘超,字世瑜,琅琊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向,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未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曰:“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③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曰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