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山西省吕梁市2021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谪贵州龙场。龙场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先讨大帽山贼,擒师富,逐议讨横水、左溪。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志山及其党皆走桶冈。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震恐,期仲冬朔降。又连破上、中、下三浰,置戍而归。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抵浔州,悉散遣诸军,留士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至是则大喜,遣使乞降。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因请复设流官 , 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帝从之。断藤峡瑶贼乱,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伺贼不备,进破十余寨,峡贼悉平。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一清等不知所对。霍韬上疏言:“诸瑶为患积年,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今一举荡平。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若屈于两广,臣恐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 , 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B、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C、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D、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甲,即卸下铠甲,指武将辞免官职,也指军事行动期间暂作休整歇息,文中指后者。 B、流官,明清时在一些少数民族集居地所置的地方官,期满调任,是相对于世袭“土官”而言的。 C、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属于“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文中表示臣服。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告老”相同,文中指王守仁因年老病重而自请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心系边事,善于教化民夷,他为王越治丧回朝后,立即上疏条陈西北边防之事;被贬滴到龙场后,他依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族别不同的百姓,颇受百姓爱戴。 B、王守仁善于用兵,多次平定贼乱。他先在南中地区平定了那里数十年的巨寇,又在两广招抚了叛乱的土酋,并击溃了为祸多年的瑶贼。 C、王守仁恩威并施,不以攻伐为务。他灭贼平乱但并不崇尚武力,对桶冈的贼兵他晓谕劝降,对反叛的土药,他一开始就不主张武力讨伐。 D、王守仁屡立功勋,却遭朝廷猜忌,断藤峡捷报传回,皇帝亲写诏书向阁臣询问,阁臣认为守仁夸大事实,而霍韬进言肯定了守仁的忠诚和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贳其罪,令填贼,贼动静无勿知。

②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既长,美风采,性通和,虽家人不见其喜愠。本州召迎主簿。起家中军法曹行参军。时镇军沈约闻其名,引为主簿,常与游宴赋诗,大为约所嗟赏。累迁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为太末令,在县有清绩。还除晋安王友,转太子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尝于御坐为《李赋》,受诏便成,文不加点,高祖甚称赏之。后侍宴寿光殿,诏群臣赋诗,时孺与张率并醉,未及成,高祖取孺手板题戏之曰:“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其亲爱如此。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出为宣惠晋安王长史,领丹阳尹丞。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为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贞威将军。五年,为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为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守吏部尚书。其年,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七年,入为侍中,领右军。其年,复为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居丧未期,以毁卒,时年五十九。谥曰孝子。

    孺少与从兄苞、孝绰齐名。苞早卒,孝绰数免黜,位并不高,惟孺贵显。

(节选自《梁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太常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涉  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国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 , 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大雨,谷水溢,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百余家。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雨水乖常。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 , 极言得失。”

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云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弓矢,而不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哉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