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

(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4)、文章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 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 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举一反三
                                                                                               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①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②当今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他危机有相似之处。
         ③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他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④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今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⑤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他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⑥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他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⑦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幸福的篮子

       ①有段时间,我极度抑郁,几乎不能自拔。我怀疑一切,对一切都不满意。我想逃避这个世界,我甚至怀疑这个世上还有没有“幸福”这个词语。

       ②那天,我觉得内心堵得慌,沉沉的,好像失去了什么,忧郁与悲伤主宰了我整个情绪。于是,我去公园散步,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舒散一下内心的忧郁。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风很大,树叶沙沙,满地黄叶,到处笼罩着一种沉闷而忧伤的气氛,让人感到满目凄凉。

       ③我承受不住这种窒息般的忧郁,于是,我逃离这条小路。登上山坡,在一个金黄色的小亭子下,找个空位子坐下,我拿出随身带的那件快要完工的刺绣桌布,飞针走线地绣起花来。绣花是我那时打发时光的唯一方式,我渴望在一针一线中,能将我的生活缝起来,能将我的生命打包并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时光在穿针引线中溜走,直至夕阳拉长了我的影子,但我的心情并没有平静,我内心的忧郁一点也没有减少,于是我准备回家。恰在这时,坐在对面的一个老太太起身朝我走来。

       ④“如果你不急着走的话,我可以坐在这儿跟你聊聊吗?”她说。

       ⑤“您,有什么可以聊得呢?”我望着她,内心有一种本能的迟疑与拒绝。

       ⑥她在我身边坐下,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知道吗?我看了你好长时间了,真觉得是一种享受,现在像你这样的可真不多见。”

       ⑦“什么不多见?”

       ⑧“你这一切!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忽然看到柔和的阳光下,一位梳长辫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朴素的白布裙子,坐在这儿绣花!简直想象不出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篮子里。”

       ⑨“什么?幸福篮子?”

       ⑩“这是个秘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你希望自己幸福吗?”

       ⑪“当然希望,可是,我没有幸福……”

       ⑫“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怎样才能幸福。我给你说一说吧,算是对你的奖赏。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运气,也不只是爱情。你这么年轻,也许会认为爱就是幸福,其实不全是这样。”

       ⑬老太太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当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对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会神地绣花儿,我心里就感觉到:这情景很美!我的心就像向你微笑了。于是,我就把这一时刻记录下来,为了以后能一遍遍地回忆,我把它装进我的幸福篮子里了。这个篮子里,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它们就像一粒粒珍珠,发着闪闪的亮光,脑子里的阴暗就会被这亮光赶走,你就会相信整个日子都是亮堂堂的。每当我难过时,我就打开篮子,将里面晶莹剔透的珍珠细细品味一遍。其中会有个我取名为“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想到它,那种美好的情景便会立即重现。我就会看到,在绿绿的树叶与洁白的雕塑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会神地绣花。我就会想起阳光透过椴树的枝叶洒在你的衣裙上;你的辫子从椅子后面垂下来,几乎拖到地上;你的凉鞋有点磨脚,你就脱下凉鞋,赤着脚,脚指头还朝里弯着,因为地面有点凉。我也许还会想起更多一些此时我还没有想到的细节……”

       ⑭在老太太描绘“白衣姑娘在刺绣”的时刻,我心里出现了一抹暖色。

       ⑮“太奇妙了!”我惊呼起来,“一只装满幸福时刻的篮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吗?”

       ⑯“是的!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但这样的记忆需经过训练才行,所以我就发明了这个心中的幸福篮子。”

       ⑰我谢了这位老太太,朝家走去。回家的路上我开始回忆童年以来的幸福时光,我发现,原来,在我的生命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珍珠!只是,这些珍珠都被一层厚厚的灰尘蒙住了,让我看不到它们的光泽。现在,拂去灰尘,晶莹的光亮,照亮了我整个的内心,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

       ⑱我往我的“幸福篮子”里投放了一颗最耀眼的珍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划线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木棉英雄树

王西冀

    ①一个朋友打电话欣喜地告诉我:木棉花开了!这一消息,勾起了我心中深藏的向往,心绪久久激荡。我常常在南疆大地上穿行,无论是匆匆而过,还是徜徉流连,我都对木棉树格外地关注。我很想写一篇赞颂木棉的文章,这种沉淀,时时翻起,这种蕴积,常常涌动,久久牵着我的心,不能释怀。朋友的喜悦又叩启了我的心扉。

    ②说起来,我对木棉树的留意始自它的别称。

    ③木棉树,被誉为英雄树;木棉花,被赞为英雄花。世间之树,人间之花,有谁能够数得清,为什么把如此豪壮的称谓独独赋予它呢?有人告诉我,这是从明末诗人陈恭尹的一首诗而来:“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月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我想,因这首诗里有“英雄”二字而名之,未免太肤浅了吧。诗人又是如何感悟出这两个字的呢?“浓须大面”之树是何其多!

    ④我总想从木棉身上找到一些特殊的理由。

    ⑤我品味过它的身世性格。木棉产于粤、桂、滇、闽一带,又名攀枝花。木棉树不择地,只要温度适宜,落子生根,极易成活,生长迅速。其树姿雄奇,花瓣艳丽。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扶,而木棉花却是先叶而放,叶长花落,直面天然,兀自突现,独领风骚。它不喜欢聚积成林,而是散在田埂地头,沟边溪角,旷野丘陵,一二相列,三五为多,从不择占地势,更不居高自傲。

    ⑥我观察过木棉的盛衰兴替。2,3月的天气,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千绿竞长,田野大地几乎是清一色之时,木棉花就张开了笑颜,把灿烂和热情送给人们,释放它的风韵。肃杀的冬后有了别样的情调和绮丽,人们生活中也因此有了异样的色彩和激情。而当百花齐放的春天翩然而至时,木棉花已绽放了又悄然退下,化作春泥了。它的大方、它的喜悦、它的鲜艳、它的无私,解了多少百姓劳作的疲乏,给了多少游子奋斗的自信啊!

    ⑦如此看来,这些不是一种英雄心理、英雄形象、英雄行为的写照吗?它给人的感奋、示范、奉献和憧憬,不正如英雄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希望吗?

    ⑧望向窗外繁花似锦的木棉,那勾勒分明的枝干如英雄的铮铮铁骨,傲立于千娇百媚的群芳中,那热情似火的花朵,如英雄绽开的笑脸,鼓舞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独然于世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无不昭示着英雄的赤子之心!

    ⑨旖旎三月,木棉花开,英雄永在!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格。从我的童年到青年时代,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②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jī  diàn和感受,拍不出什么好电影,还自作主张地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③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父亲断然拒绝了:“他行需要我活动吗?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④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⑤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看着夕阳发呆。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方。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你是个男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⑥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奖。我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还行,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我回敬了父亲一句:“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⑦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料理完姑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至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竞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发。这一平常举动,竟让父亲老泪纵横:“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⑧2009年4月16日,我呕心沥血4年拍摄出史诗电影《南京!南京!》在央视电影频道举行首映式。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4年来,父亲知道我无数次阑尾炎发作,昏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多个小时……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前不久,父亲对我说:“孩子,爸爸想给你写剧本,希望你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