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武陟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实词

①先达德隆望尊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其欣悦          ④礼愈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援甲、乙两个文段中分别写了主人公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联系两个文段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

    ……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同“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同“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 , 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以坦为益王府翊善。益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 , 坦独俯首不视。益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益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未成,闻而毁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擢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②翊善:官名,在亲王府内任职,掌管侍从讲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