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7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决狱,所至仁平。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 , 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李﹚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官。

    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 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 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 D、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 C、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墙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②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 , 愿得一州以自试。”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策山东有变,泽潞兵所走集,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雕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曹偶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既不禀于官,而府库实。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其为诸军冠。建中中,田悦反,诏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会硃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硃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而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合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即以数骑驰入见武俊,曰:“希烈争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肆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退卧帐中,甘寝久之。武俊感其不疑,乃益恭。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贞元初,朝京师,诏还所镇。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无可录,徐徐以礼谢。好方士,因饵丹而死。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新塘书•李抱真传》有删改)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不下。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 “泰皇”。命为 “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 “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丞相隗林、卿李斯、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犹刻金石 , 以自为纪。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休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瑞安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殿中侍御使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使。孝宗初元主完颜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①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疏三上,存中竟罢。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进给事中。改礼部侍郎,不拜。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征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

(节选自《宋史·陈良翰传》

【注】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 , 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