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写作练习

写作。

材料:请以有一种责任叫做爱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字数不少于500字。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啊,时间

    记得我在最富有幻想的年龄,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懂得了时间就在洗脸的水盆里,就在吃饭的筷子尖上,就在人们的脚下奔走了。从此,我觉得天空大地,一草一木,无一不是时间的化影:那流水不是时间在______吗?那轻风不是时间在______吗?

    可是,有一次,一个朋友认真地问我:“你说什么是时间?”我却长久地答不上来。

    是啊,什么是时间?是地球的转动?是日升月落、星移斗转?是生命的一始一终,还是表针的圆周运动?

    我也曾坐在田地的边沿上,望着______的星空,心里想:永恒的宇宙不像地球那样转动,拿什么来标志它的时间呢?哲学家所说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流淌就是时间吗?为什么“三十八年过去”,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呢?我怕我匆匆地走来又匆匆地走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因此,我不再陷入______的空想了,只是想着怎么样使用时间,把时间留住。

    后来,我读了前苏联作家格拉宁的小说《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驾驭着时间的飞马,一生写出了科学史、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许多著作。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和大量日记……我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会了在公共汽车上背外语单词,在出差的时候带上几本书和构思论文,在饭后看杂志,在睡前阅读报纸。时间的下脚料被我一分一秒地用上了,但是,时间总是潺潺地流淌着。

    也许是我的偏爱,从儿时到现在,我总是被发明家和创造者们的生活和事迹感动着。从他们身上,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创造才能把时间一分一秒地凝聚起来,只有创造物本身才有一分一秒的价值。时间凝在每一个创造物上:苹果下落的一瞬间被牛顿凝聚在物体的万有引力上……

    在杯盘狼藉的响声中,醉醺醺的是时间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除了“创造”这唯一的标准外,还能用什么来说明吗?

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赢来永恒的光阴,时间只有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才有价值。啊,我似乎明白了:时间就是不停地创造。

阅读

学会感恩

    穷人区里的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她所教的一班小学生画下最让他们感激的东西。她心想能使这些穷人家的小孩心生感激的事物一定不多,她猜他们多半是画桌上的烤火鸡和其他食物。当看见杜格拉斯的图画时,她十分惊讶,那是以童稚的笔法画成的一只手。谁的手?全班都被这抽象的图案吸引住了。

    “哦,我猜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手。”一个孩子说。“一位农夫的手。”另一个孩子说。

    到全班都(安静  寂静)下来,(连续  继续)做各人的事时,老师才过去问杜格拉斯,那到底是谁的手。“老师,那是你的手。”孩子低声说。她记得自己经常在休息时间,牵着孤寂无伴的杜格拉斯散步,她也经常如此对待其他孩子,但对无依无靠的杜格拉斯来说却(特别  特殊)有意义。

    是的,一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要感谢的人和事,或许不是什么大恩大德,只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比如,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些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计。

    感恩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囿(yòu)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  平坦)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卷有益

王树国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话自然不错。但有个前提——“卷”须是好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可以说市场上各类图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尚且不说那些坏书不能读,就连那些益书也不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

    读书________要用眼看,用嘴念,用耳听,用手记,________用脑想,且要思考、思考、再思考。________一个人读书的成果大小,与其思考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我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读一本书,不认真思考,读了也不知其味;而认真思考了,不仅能吸取精华,还会产生思想火花。

    一个人总读一种书,有时会觉得腻烦,甚至不愿再读下去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利用“穿插阅读法”,即理论、文学书籍穿插阅读。如读那些政治类书籍容易枯燥无味,读得头晕脑胀时就穿插读读小说、故事、笑话之类的书,有意放松一下。读理论和专业书籍时,适当读些消遣性的内容,能缓解大脑疲劳,也能增加乐趣

    有位大学者,每年用9个月的时间读新书,而用3个月的时间读已经读过的书,他________要这样做,________他深信“重复是学习之母”。对已经读过的、而且重要的书,不要束之高阁,过些时候再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实践证明,这种“旧书重温法”,会使记忆痕迹不断加强。

    倘能做到上面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开卷有益”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