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5

商鞅变法中,奠定地方行政管辖制度的重大举措是(    )

A、土地私有制 B、奖励耕战 C、赏罚军功 D、建立县制
举一反三

体验学习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文献史料(文字资料、口传资料、口述史料)。

——庞卓恒《史学概论》

(1)依据材料一,将上述资料按要求分类。(填序号即可)

属于实物史料范畴:________

属于文献史料范畴:________

属于非史料范畴:________

材料二:《燕国历史大事年表》(简表)

时间

在位

事件

约公元前1045年

姬奭

周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因召公留辅周室,令其子克就封。

约公元前1042年

姬克

克在燕都就任,为燕国第一代君主。

公元前663年

燕庄公

山戎入侵燕国,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亲征山戎救燕,燕庄公对齐桓公非常感激。

公元前373年

燕后简公

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

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

燕易公称王,是为易王。

公元前222年

燕王喜

秦拔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

(2)燕国的历史见证了周朝的兴衰。请结合所学知识,依照示例,在材料二中任选两个历史事件,并探究背后的历史现象。(示例用过的事件不能再用)

【示例】“燕、齐于林营交战,燕胜齐败”,见证了战国兼并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秦孝公即位后,大力招揽人才,希望变法图强。公孙鞅应召入秦,以“霸道”说秦孝公,得到了孝公的赏识和重用。但由于变法严重损害旧贵族的利益,遇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连太子也在贵族唆使下故意违犯新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严厉镇压反对派,将太子的师傅公子虞、公孙贯等逮捕处刑,全国震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商鞅变法时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社会的大变化、大转型阶段。各国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的竞争局面。不想被亡就需要求变。要增强国力,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在秦国商鞅废除奴隶主贵族世卿世禄的世袭特权,重订爵秩等次,建立起适应秦国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制度,商鞅改革户籍制度,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实行分户分家政策,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居住于一个大家庭内,限制父权大家庭,激发小家庭的独立自主和权利意识。

——张俊英等《商鞅变法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

材料二     1933年3月4日,正是美国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朋友们对罗斯福说,如果它成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但如果失败,则是最糟糕的总统。罗斯福自己却说:“如果我失败,我就是美国的末代总统了。”罗斯福就职后,立即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旋风式”的“新政”运动。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复兴,其次是改革。罗斯福新政几乎囊括了金融业、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杨目《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三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以及科技、教育等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从经济体制看,存在着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等等弊端。这些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商鞅变法的客观因素及本次改革冲击了哪些原有权益。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特点。材料二罗斯福的朋友及罗斯福本人对就任美国总统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改革过程中是如何解决政企不分问题的?

(4)综上,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推动改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