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        ②可以素琴:

③亭亭净        ④乎众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自为大有所益      ②公亦此自矜 B、①濯清涟不妖        ②康肃笑遣之 C、①水陆草木花        ②其反激 D、①岂能暴涨携之去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坎穴
(3)、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乙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C、乙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甲文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和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A)?”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②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B),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④。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C)。

(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担纆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纆,读mò。③牝:读pìn,雌性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④骊:读lí,纯黑色的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