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duò落,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nì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汉字。

duò

(2)、解释下列词语。

下车伊始:

叹为观止:

(3)、“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一句中的“正派”是相对而言的,“伟大”修饰“家族”,突出了

(4)、“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一句中的“此”是指(    )

A、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 B、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 C、他不断有作品问世。 D、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
(5)、下列哪句话能形象有力地说明莫泊桑的作品会流芳千古(    )

A、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 B、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 C、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D、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新年话惜时
      ①对个人来说,岁末大盘点,其实是在时间支出和工作收获之间衡量损益。支出都一样,收获大不同。撕去最后一张日历,往日已不可再追,更感到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最昂贵的消费。所以,珍惜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②人们很容易忽视一天的价值。以人均预期寿命70余岁计,除去天真年少的岁月,刨去年老体衰的时光,能用来工作的光阴已减去少半。苏东坡说的“睡眠去其半”,虽有些夸张,但三分之一总是有的。七扣八扣,时间已屈指可数。即使如此,抖擞精神做事,时间的效益当可培增。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宫刑又坐过大牢,但他却以不舍昼夜的精神完成了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自然界的时间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但因人们的态度不同,时间显示出一种奇异的相对性。这里好有一比:当你觉得时光像闪电一样消失的时候,那么多半你是在勤奋工作着;当你觉得时光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么多半你是无所事事。所以有人说,体验时光迟缓漫长,最好的办法是游手好闲;感受时光转瞬即逝,最好的办法是忙忙碌碌。
      ③有些人虚掷光阴浑然不觉,有时还很惬意,总想着明天再说吧,明年再说吧。他们以为,94岁的罗素①还可以著书,92岁的萧伯纳还在编戏,83岁的歌德才写完《浮士德》,80多岁的冯友兰还编纂《中国哲学史》,一切都不晚,一切都来得及。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然而,且不说多数人是否能够寿至耄耋②之年,即使能,是否有上述诸翁超常的脑力和精力,仍大有疑问。不少朋友对未来怀抱若干大计划,只是现在还不忙着做,这些未来的计划十之八九要落空。
      ④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放弃的人,即使天资不那么好,机遇不那么巧,健康不那么妙,未必不能成功。两耳失聪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两臂皆无的人,可以用脚写出漂亮的书法……显而易见,在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冠军。惜时,时间会给予意想不到的馈赠;反之,时间会毫不客气地使天资、机遇、健康等变得毫无意义。
      ⑤岁月流淌,年齿③又长。想想去岁还有那么多事想做还没有做完,想想来年还有那么多事应做需要挤出更多时间,不禁想到毛泽东同志那句意味深长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①[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下文中的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冯友兰是中国著名哲学家。
       ②[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
       ③[年齿]年纪。

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 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 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 ,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阅读《海底两万里》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影子显然是个人,是个活生生的人,也许是个印度人,或者黑人,总之,是个不幸的采珠人,他不等采珠季节的到来便提前赶来采珠了。

……

②一个巨大的阴影在那不幸的采珠人的上方。这是一头个头儿很大的鲨鱼,它斜向冲了过来,虎视眈眈,目露凶光,血盆大口张开着!

③我吓得呆立不动,发不出声来。

④凶猛的大鲨鱼甩动着有力的尾鳍,朝采珠人直扑过来;采珠人往旁边一闪,躲开了鲨鱼的大口,但却未能躲过它的尾巴。鲨鱼尾巴猛力扫到他的胸部,他一下子便倒了下去。

⑤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鲨鱼掉转头来,翻转身子,正准备把采珠人拦腰咬断。突然间,我便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艇长霍地站直身子,举着匕首,朝那大怪物直扑过去,与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⑥正欲咬死不幸的采珠人的鲨鱼,突然发现冒出个新的对手,便翻过身子,迅速地冲着尼摩艇长扑上来。

⑦我现在都还记得尼摩艇长那勃发英姿。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在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头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已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

……

⑧尼摩艇长立即抢救那个不幸的采珠人。幸好,经过孔塞伊和尼摩艇长的不停地按摩,溺水者在渐渐地恢复知觉。他慢慢地在睁开眼睛。突然看到四个铜制的大头盔围着他,他顿时惊呆了,吓得跟什么似的。

⑨特别是,此刻,尼摩艇长正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小袋珍珠放到他的手里,真不知他心里在怎么想呀?_印度人双手颤抖着接过这位水中人的慷慨施舍。从他那双惊疑恐惧的眼睛里,不难看出,他不知道这几个既救了他一命又让他发了财的人,究竟是些什么神人。

⑩尼摩艇长做了个手势,我们就又回到珠母沙洲去了。我们按原路返回,走了半个小时,就看到了固定鹦鹉螺号的小艇的锚了。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山里边造书屋

纪红建

①又一次开始“折腾”时,他已经73岁了。头发花白,结石病等小疾病会不定期地来骚扰一下。但他不服老,1.68米的个头,73公斤的体重,敦敦实实,似一座大山,伟岸而坚毅。

②他刚搬到一所职业学院旁住不久,消息就在学院传开,说学院旁住进了个“农民”。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穿着绿色解放鞋,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沿路步行。有同学形容说,那个老爷爷是不是当运动员出身的,走路健步如飞,他们跑步都跟不上。他经常在学院附近的小餐馆吃早餐,把最便宜的米粉吃得津津有味,满头大汗。三天两头和老伴在房前的菜地里忙碌,翻土施肥,深耕细作。菜地四季如春,蔬菜全年自给,但经常弄得解放鞋和裤子上满是黄泥。有时穿着溅满黄泥的解放鞋和裤子,就来到了某个会场,让满会场的文化人感受泥土的气息与芬芳。

③他出生于一个叫曹家村的曾经偏僻贫穷的小山村。虽然他十多岁就离开了这里,进军营、下矿井、居城市,走南闯北。但近60年来,不论是在异域他乡,还是在繁华都市,他的心都被一根线紧紧牵着。这根线,便是他那魂牵梦萦的乡村情结。

④“有个事要商量一下呢!”一只脚刚迈进院子,他便朝在屋里忙碌的老伴说。

⑤“都一把年纪了,要不就算了吧!”老伴的声音很小,小到他几乎听不到,与他的声如洪钟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他还没说要商量何事,但结婚58年了,老伴太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又要“折腾”事儿了。

⑥“那不能算了,我心里过不去。”他说,“我想在山村建个活动中心,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一个阅读、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那里不光是老年人活动的地方,还要有当地先贤人士的墨迹和感人故事等元素,成为促使山村里的青少年发奋图强的地方。”

⑦“那工程不就大了吗?”老伴说,“要不就发动作家朋友捐点书,让村里提供一间房子,建个农家书屋算了。”

⑧“我也这样想过,但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建一个简单的农家书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他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我走过这么多城市,看到过城里这样、那样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国家对奉献一生的老干部的关爱。看到这些,我就会想到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⑨“这倒是个好事,打算建在哪里呢?”

⑩“我想建在生我养我的曹家村。”他说,“前段时间,碰到曹家村支部书记,我了解到一些情况。他说村里贫困户脱贫了,路也修好了,小日子都过得不错,但文化生活非常缺乏,没有个像样的文化基础设施。”

⑪“一下子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呀!”老伴问。

⑫“我正要跟你商量这个事,我想把‘三友会所’卖了。”

⑬他所说的“三友会所”,是他前些年在市区买的一套99平方米的商品房。

⑭“你自己作主就是了,我支持。”老伴说,“但还不够呀!”

⑮“我还打算把最新出版的散文集稿费全部捐出来,再从家里的积蓄中拿点。再不够,我就请朋友们来帮忙。”

⑯他说完此事,老伴依然忙着家务活。她心里没有任何涟漪,因为她知道他决定要做的事,再苦再累也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他所做的,是惠及他人的善事。

⑰这个晚上,他辗转不能寐。他是个急性子,已经开始构思这个“作品”了,活动中心分“晚晴书屋、晚晴广场、晚晴诗湖”三章,章下再分节……

⑱不久后,他拿着76万元钱现金(卖房48万元,散文集《相依的山水》和《晚晴居散笔》等的稿费8万元,还拿出家里的积蓄20万元),交到了曹家村支部书记手中。他的做法,像春风一样吹绿了三山四水、神州大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有识之士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奉献爱心。矛盾与困难,也像冰雪一样,被“春天”融化。

⑲消息传到曹家村,男女老少奔走相告,一片沸腾。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有删改)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这才是勇气

①在六年前的一次航班上,我终于知道了这才是勇气。它深藏于我的记忆,直到今天,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中总不免噙满泪水。

②那个周五早晨,1011次航班从奥良多机场起飞。机上的乘客精力充沛,活泼而欢快。早上的航班上的乘客多是到亚特兰大出一两天差的公务人员。环顾周围,我看到许多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带着皮箱的生意人。我坐在后面读书,短暂的飞行开始了。

③飞机刚刚起飞,肯定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飞机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包括我在内的有经验的乘客都环视一笑,表明大家彼此以前都碰到过这种小麻烦。要是你常坐飞机,碰到这种麻烦也会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可这种感觉没维持多长时间。起飞后几分钟,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一侧机翼向下猛冲。飞机努力爬升,可这无济于事,不多会儿,飞行员开始广播这个坏消息。

④“我们碰到了麻烦,目前看起来飞机的鼻轮操纵失灵,显示器表明水压系统也失灵了。现在我们将飞返奥良多机场。因为水压失灵,我们不能保证能打开起落架,所以机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此外,为了能平稳着陆,我们会尽可能抛掉辎重,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正在倾倒汽油。”

⑤换句话说,飞机兴许会失事。再没有什么景象能比看着窗外成百加仑的汽油倾泻而出更让人感到凄惨的了。机组人员帮着大家各就各位,又安慰那些已变得歇斯底里的人。我望着同机旅行的生意人的面孔,它们的变化让我吃惊,都是那么惊恐,就连最镇静的人也变得面色苍白可怖,白得吓人,没有人例外。没有谁能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镇静。

⑥我开始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找置身如此境地中能以真正的勇气或伟大的热诚支持他仍然保持安详和镇静的人,但我很失望。忽然,在我左边几排的地方有个妇女的声音传到我耳朵中。她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绝无差别,沉静而平缓,没有一丝战栗和紧张,柔和而充满爱意。我得找到这个说话人。

⑦周围是人们的哭叫声,许多人在恸哭、尖叫。有一些男人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紧抓住靠手,紧咬牙关,但他们的恐惧仍是一览无余。尽管我的信念让我不至于歇斯底里,但我也做不到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柔和地讲话。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说话的妇女。

⑧在一片骚乱之中,一个母亲在和她的孩子轻轻地谈话。她大约有35岁,相貌平平。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她女儿的小脸,她女儿看起来有4岁了。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体会其中的谆谆之意。母亲的凝视使女儿如此专注和热切,以至于周围悲哀恐惧的声音对她毫无影响。

我脑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个小女孩的画面,她在最近的一场空难中幸存了下来。据推测,小女孩幸存的原因是她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她。母亲未能幸免于难。媒体追踪报道那个小女孩,她后来接受了心理医生好几个星期的治疗,因为她无法摆脱负罪感和负疚感。医生一再告诉她,她母亲的死不是她的过失。我不希望这种情形再重演。我竭力去听那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些什么,我抑制不住要听,我需要去听。

⑩最终我靠过去,好不容易才听到这个轻柔而让人欣慰的声音。那位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说道:“我是如此爱你。你知道我爱你超过任何别的吗?”“是的,妈妈。”小女孩说道。“记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你是个好孩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过错,你仍是个好孩子,我的爱将永远与你同在。”然后,那位母亲紧紧搂住女儿,系上安全带,准备飞机坠落。

⑪谁也没有想到,飞机的起落架竟然放下,飞机安全着陆,悲剧没有发生。几秒钟之间,一切就都好起来了。我那天听到的声音是那样平静、自信、缓和,真让人难以置信。而我们这些老于世故、饱经风霜的生意人却都声音战栗,惊恐不安。

⑫只有在无比伟大的爱的支持下的无尚勇气,才使那位母亲坚定自若,超脱于身边一切纷扰不安之上。她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在那几分钟里,我聆听到了最勇敢的声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