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①好的榜样是激发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止于至善”是我们应该有的格调
③“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
④应把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
廖智老师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材料二: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72岁的道德模范李广佳行善50年,捐款30万元,搬家32次;自费创建残疾人生活园,帮助残疾人康复…,被称为“夷陵好人““荆楚雷锋”“道德模范”,他说“要让学雷锋活动深入性、常态化的践行下去,让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让雷锋精神广为传播下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这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有“至善”的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
③这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这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材料一、小高利用周末时间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很多同学对他的行为不是特别理解,觉得他在浪费时间,而小明觉得他是在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材料二、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于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2018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材料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