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直隶永年县知县夏君家传

(清)马永昶

君夏氏,讳诒钰,字范卿,江苏江阴人。先世迁自会稽,祖讳翼谋,道光五年举人,官太常寺博士,父讳子龄,道光十六年第进士,冠其曹,授礼部主事,出知易州,晋知府,祀易州饶阳名宦祠

君幼从博士受经房山书院,博士殁,随父归里,将投名应学使试,易州曰:“使者京朝相知,汝年幼,倘获隽,人得无言乎?”乃止。

同治初,始援例以知县分河南,鞠狱详慎。巡抚李公鹤年才之,补洧川,地贫瘠,为豫南冲。时大兵征关陇,过师县境,索车急,吏请符括民车,君谓官书下,弊且丛出,乃召车户,喻以情,倍给值,民不知扰。

丁易州艰归,服阕 , 补永年。洺河自太行来,性慓悍,而辛村当其冲。乾隆中,河决改道,害益甚,君筑南岸许庄,堤甫竣,会堤决,自辛村、许庄至郡城,弥望皆水,君既筹振被灾者,复改筑南岸大埧,增培北岸旧堤,加筑迎水埧。越二年大涨,君所新筑用石灰融泥沙,牢甚,而埧尾旧沙复溃,更筑如前法。

光绪初大旱,君轻骑履勘,至县北腰彰村。先是,村民自咸丰时抗粮课,仇视吏,前数令皆操严法,不能服。君至,见旱状,诘曰:“何不以闻?”乃跪泣曰:“民畏罪,不敢诣县。”君曰:“若所为,诚罪也,然若独非国家赤子邪?”一律蠲之,自是数村无逋赋。君在官,未尝以催科杖民,乃每列上考,尝叹曰:“官不恤民,而责民梗化,诬民甚矣!”

君为政勤民事,务在教养,蔽狱能得其情,不矜钩距之术。阎洛利者,巨猾也,与成安役有连,豢盗为邻邑患,事发,则贿小偷自承。赃证悉具君阅辞疑严治役役始白洛利不法事并得其党众踪迹案论如律而释诸被诬者咸感泣去 , 民大说服。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集·马永昶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赃证悉具/君阅辞疑/严治役/役始白洛利不法事/并得其党众踪迹/案论如律/而释诸被诬者/咸感泣去 B、赃证悉具/君阅辞/疑严治役/役始白洛利不法事/并得其党众踪迹/案论如律而释/诸被诬者咸感泣去 C、赃证悉具/君阅辞疑严治役/役始白洛利不法事/并得其党/众踪迹案论如律/而释诸被诬者/咸感泣去 D、赃证悉具君阅/辞疑严治役/役始白/洛利不法事并得其党/众踪迹案论如律/而释诸被诬者/咸感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宦祠:古代有些地方为在本地任职的贤良及有功业的官员建祠供奉,称为名宦祠。 B、学使:即学政,又称提督学政,清代中叶后由朝廷派往各省负责生员及童生的考试。 C、援例:古代高官的子孙如果不参加科举考试,也可通过恩荫制入仕或进入官学读书。 D、服阕:古代官员因父亲或母亲去世,要离任回家守孝,一年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诒钰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又在父亲的影响下,严格自律,所以能成为良吏。 B、夏诒钰因为受到上级的赏识,依惯例得到了知县的官职,因此审案格外详备谨慎。 C、在治理洺河水患时,夏诒钰对旧时以沙堆坝的做法进行了改良,收到良好的效果。 D、夏诒钰为政以爱民恤民为要,支应军需,治理水患,收缴税赋,惩治奸恶皆如此。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所为,诚罪也,然若独非国家赤子邪?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5)、夏诒钰“为政勤民事”,试根据文章作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 , 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庄敏。

《明史·陶谐传》

【注】①埽(sà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论

苏 轼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

    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

    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