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2020年小升初语文分班考区统考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心愿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我嘛——一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长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未来的种种设想之中。

“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母亲渐渐意识到什么了,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从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别墅,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皮包坏了,还想要一只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这些顶用?心愿说完了,你去写作业吧。”

女儿一直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母亲,她没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空旷旷的,安静得只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9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包。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母亲的心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很多时候,大人的心愿太高不切合实际,过分关注自身却寄希望于外物,烦恼往往由此而生。而孩子的心愿简单明了,朴素真挚,却往往在不经意间被大人忽略掉了。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地呵护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不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吗?

童心纯净,童心无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文章开头写了什么故事?女儿问妈妈的心愿根本原因是什么?
(3)、第九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的女儿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女儿你还会给妈妈送礼物吗?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青藏高原

    祖国的青藏高原山河壮丽,资源丰饶,是个可爱的地方。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甘肃、四川及新疆三省(自治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2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那里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

    ________不下雨,不下雪,那里的天空________是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高原上________有许多高山,________有许多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湖的近处是墨绿色的丛林,远处是终年积雪的山峰。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高原上有许多森林资源。据估计,光是东部波密这个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多亩。大树很多,有的树直径有3米多,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的独木舟,可载三四十个人。

    不仅如此,青藏高原还有许多特产。有猞猁皮。、水獭皮等珍贵的毛皮,有鹿脯、熊掌等稀有的美食,还有雪莲等名贵的药材。

    青藏高原的矿产也非常丰富。根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的重要矿产有煤、铁、铅、硼砂、芒硝……

    青藏高原还有广阔的草原,牧草丰盛,适宜发展畜牧业。

    高原人民乘着“开发大西北”的东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青藏高原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①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③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④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⑤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⑥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⑦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返回首页

试题篮